崔颢的《登黄鹤楼》没多高水平,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而爆红的吗
admin
2023-06-06 16:16:04

据说,李白到了天下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也想写点什么,可一看到崔颢的诗,便扔下笔,感叹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诗,有没有这样厉害,难道是因为李白的这两句话而爆红的吗?崔颢的诗到底怎么样?原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实,崔颢的这首诗,本身就很牛,历来受到极高赞誉,绝不是因为李白这句话而出名的,况且,李白写的《金陵登凤凰台》,同样的题材,气格和表情达意上,确实难以企及。

宋代的古诗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的《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的诗评家,沈德潜更是推崇备至,他是这样赞扬的:《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潜这句话总结了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其一,这首诗以“意”胜,借凭吊胜迹,表达了诗人时光易逝,白云苍狗,世事苍茫,神仙不可期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如果拿格律来衡量,它并不协律,前四句是一首古体诗,甚至出现了三平调,后四句才是律绝。但古人强调不以词害意,写诗以意为主。

这就是沈德潜评价的“意得象先”,“神行语外”。也就是说,我们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诗人的精神活动,能领回到诗人从眼前的形象,所体会到的高质量的生命体验。

前四句紧扣题目,写诗人登楼仰望,两个“空”字,蕴含丰赡。

人生苦短,倏然间,崔颢已到暮年。他游历名山大川,明显带有寻仙访道的愿望。他在游历华山时曾写到“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他何尝不希望遇到一位鹤发童颜,衣袂飘飘的修道之人,为他指点迷津。

可令他失望,登上黄鹤楼后,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能感叹,仙人已去,此地空空如也,放眼天外,只有千百年来,依然不变的悠悠白云。诗人不尽的落寞,惆怅,尽隐其中。正是:叹宇宙之无穷,感人生之无常。

后四句,写诗人俯瞰胜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不见仙人,只能回到现实中,低下头,饱览江畔美景。阳光下,汉阳的树木蓊蓊郁郁,鹦鹉洲上,芳草萋萋。然而,斜阳余一寸,禁得几消魂,马上,暮色四合,烟波苍茫,一天又要过去了,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呢?

其二,这首诗在结构上,起承转合,富有特色,也是其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

律诗的首联要“破题”,颔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承接前面的“破题”,颈联,应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使文势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尾联应如豹尾绕额,很好照应开头,这首诗的结构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结束语:可见,这首诗有感而发,自然宏丽,气格超然,很多选本推举它位于七律之首,绝不是凡凡之作。

不知道你所谓的水平是指什么,是崔灏的名气,还是诗的艺术水平;是诗本身水平高而出名,还是因李白题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而出名。这首诗大家都熟悉,录之如下:

崔颢的《登黄鹤楼》没多高水平,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而爆红的吗图1

黄鹤楼 (崔濒)

昔人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这首诗意境空旷、悠远,充满落寞和忧伤。

通过一个典故的叙述,表达了作者的落寞和忧伤。黄鹤已离去,黄鹤楼中无黄鹤,空留忧愁在心头。作者来到黄鹤楼,看到了雄伟的建筑,看到蓝天白云,萋萋芳草,落日余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到悠悠千古,多少兴亡之事;看到江面烟波浩渺,夕阳迟暮,不由动了思乡之情。一人在外,孤旅寂寞,易动离别之情。更让诗人动情的还是悠悠不尽千古情,多少历史往事如历历的汉阳树,萋萋的鹦鹉洲,清晰可见,让诗人浮想连篇,心潮起伏。

二、这首诗尤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千百年来受过多少文人雅士的赞叹,甚至让大诗人李白望诗兴叹,怅然离去,不敢题诗半句。崔灏这首诗不因李白而红,也不会因李白的一句活誉满天下。

南宋著名的诗沦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对这首诗竭力推崇。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简直是推崇备至。说明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之高,盖过杜甫,胜过李白。

崔颢的《登黄鹤楼》没多高水平,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而爆红的吗图2

当然,严羽此论是一家之言,李白、杜甫的诗仙、诗圣的大诗人地位无人能憾动。说句题外话。

李白见了崔灏的诗,不敢再题,写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是否确有其事,不得而知。但李白到过黄鹤楼却是无疑的,没有题诗也是无疑的。他也写了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故人酉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了黄鹤楼但只是从侧面来写。

三、崔灏的黄鹤楼,其在诗坛的历史地位不可抹杀,也无人能憾动。但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可能用一首诗定鼎天下。

严羽的诗话里对黄鹤楼评价之高并不让人意外,这首诗也当得起最高评价。正因为这首诗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李白才仿照其韵律写了"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州"也同样成为千古名句。

我是远山,请多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崔颢的《登黄鹤楼》没多高水平,是因为李白的两句诗而爆红的吗图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十字架车... 作为一款经典的礼宾车,林肯领袖一号十字盾形车标镶嵌在车头的正中位置,特别醒目,极有视觉冲击力,磅礴大...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重庆属于哪个省份的 重庆在中国... 重庆有多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重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印象里应该跟京津沪面积差不多,可事实上却...
阿西吧是什么意思 阿西吧相当于... 即使你没有受到过任何外语培训,你也懂四国语言。汉语:你好英语:Shit韩语:阿西吧(아,씨발!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