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来说,朱标朱允炆一脉,算是朱元璋的嫡子嫡孙,大儿子朱标没有好福气,朱允炆以孙子辈直接继朱元璋的大明江山,在中国古代的继承道义上并没有错误。但错就错在朱允炆着急削藩,在叔叔辈没有明显犯错的情况下,或杀死或囚禁各位叔叔,这就导致在孝道上已经德行有亏,其实有时我就在想,当时朱允炆为什么不采取汉武帝的“推恩令”? 历史证明推恩令的政策是成功的。
剧照,朱允炆
朱棣在被逼无奈之下,三年反抗,成功上位,直接就抹去了朱允炆三年的“建文”年号,继续以朱元璋的“洪武”年号为记(1399年—1402年),就是不承认有朱允炆继承大统的意思,对朱允炆的后代赶尽杀绝,对朱允炆的生死也是一直秘密追查到朱棣身死前的那一刻,就是为了防止死灰复燃,或者有人以朱允炆的名义造反。
那么在朝廷上,就说是朱允炆为奸臣所误才犯错,最后刚烈自焚人亡。
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所以,不管朱棣私下里怎么秘密寻找朱允炆,在官面上已经宣布朱允炆死亡,朱棣继位的合法性。
万历二年(1575年),万历与张居正讨论建文皇帝之事,这是朱棣的后代第一次有记载的谈论建文生死的问题。
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祖嫡为补修国史,率先提出了要为建文正名,恢复建文纪年和补写建文朝历史等建议,但是没有下文。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礼科给事中杨天民再次给万历请奏,请求改正建文年号,
“诏以建文事迹附太祖高皇帝之末,而存其年号”,就是说正式恢复建文纪年年号,但是同时要求编写国史时,将建文朝事迹附在朱元璋之后,而没答应给建文帝单独立个本纪。
直到1644年,南明皇帝福王朱由崧为了适应当时的民间传说,“就是朱允炆自焚而死,而是为了停止内战自愿逊位给朱棣”,才正式承认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
朱棣靖难清君侧,攻进南京内城。还未进皇宫时,宫内火起,从此朱允炆生死不明,朱棣造反成功,登上皇位。
中国历来的游戏规则为“成王败寇",大明的皇家也如此。朱允炆的皇帝合法但不合理,所谓合法是指其为活着的“长房长孙",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皇位来源合法。所谓不合理是指其父朱标因劝朱元璋施仁政,遭朱元璋打驾,落下病根早亡。朱元璋的儿子多得很,朱标死后,按理应该立其它有能力,有德操的儿子为新太子,因为当时大明建国时间并不长,仍需要有魄力,有能力的人当皇帝。但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皇太孙,中国历史上极少有的奇葩就这样出现了。
朱允炆当皇帝还真不错,施仁政,重视民生。但几个迂腐的大臣却急着建议朱允炆削藩,齐泰、方孝孺、黄子澄等一帮儒生为朱允炆出了不少馊主意,乱建议。朱允炆皇位还没捂热,便动叔叔们的奶酪,下手狠,动作麻利。这些王叔们其实并无大的过错,但朱允炆将其削藩,入狱,废为庶人等等,一时人心惶惶,各位王爷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朱棣当时准备不足,造反的旗号还不明朗,也只好装疯卖傻。朱允炆皇位四年多,被朱棣靖难就折腾了近四年,朱允炆当太平天子实际不到一年时间,是个短命皇帝。
朱允炆失踪后,朱棣继位。朱棣是铁腕人物,防朱允炆及儿子们防了一辈子。但朱允炆的皇位来源合法,又是亲侄,为显仁慈,为政治需要,同时也告诉天下人,朱允炆死了,我把他埋了。朱允炆丧事办完后,朱棣立即将朱标的儿子们看押起来,朱允炆的这些儿子们便开始了在监狱免吃免住模式。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称仁宗。他比朱棣仁慈,为政治需要解放了一大批朱允炆的旧臣,被朱棣诛杀的给予平反。方孝孺诛杀了十族,也找了个漏网的来封了爵位。同时改善朱允炆儿子的监狱条件。朱祁镇继位后将朱允炆的儿子们彻底放回民间,这时朱允炆的儿子有的死亡,有的痴呆傻,连牛羊等都分不清,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一恍一百多年,到万历年修明史,朱允炆这段怎么记述的问题又出来了。朱允炆是合法的皇帝,坐了四年多的江山,怎么办?这时人们已不再纠结朱允炆是正统,朱棣夺江山非法的事了,便恢复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这样大明初期就有了年号不乱辈份乱的怪事,即爷爷洪武、孙子建文、叔父永乐,其辈分如过山车一般。
到了南明时代,朱由崧在南京与大清对峙,朱由崧为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大力宣扬朱允炆“让皇帝“。从此朱允炆生死不明的各种猜测,各种离奇的说法很多,朱允炆的生与死的传闻满天飞。分析一下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呢?那便是生命不死,贵人相助,异想天开。说白了大明不死,大家来共保大明,最好上天天天掉馅饼,不偏不倚的都砸在大明的脑袋上,纯属自我安慰。其实朱允炆在朱棣临死的前半年被找到了,朱允炆出家为和尚,被找到时,其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找朱允炆的胡英很辛苦,找了二十多年。
此时朱棣皇位稳固,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小小的朱允炆早已不在话下了,这叫自信。况且朱允炆是和尚,其太祖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和尚是万万杀不得的。但出于政治需要,朱允炆的一切都要抹干净,包括建文年号,朱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最后总结来说,朱棣的后代对朱允炆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提但估计还是会暗中搜索留意,应该是想以时间来冲刷走建文的一切。事实证明朱棣的策略很成功,建文足足等了242年,才等来了一个“让皇帝”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