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一个很多人都存在的误解:赣,不是江西的简称,而是别称。
不信你打开《新华字典》后面的附录,里面对这些省的一个字的称呼,就是“简称或别称”。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将别称和简称混淆,因为区分这个意义不大,但严格说来,简称和别称还是不一样的。
简称,就是从全称里面取一个字,而别称,则是另外起的(多半是历史或自然名称,比如鲁、晋、冀、黔、鄂、粤这些得名于历史地名,而湘、赣、渝、滇、闽这些得名于江河湖等自然地名)。
以此类推,比如京,就是北京的简称,吉,是吉林的简称,辽,是辽宁的简称。
而晋,就是山西的别称,冀,是河北的别称,鲁,是山东的别称,诸如此类。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有简称的,都是这个简称的字独一无二,不会和其它省重复的。
有的省,既有简称又有别称,比如陕西省,简称是陕,别称是秦;四川省,简称是川,别称是蜀;甘肃省,简称是甘,别称是陇。
而像江西这种,因为“江”和“西”,这两个字在省名中重复率太高,如果简称江,谁知道是江西、江苏还是浙江?如果简称西,谁知道是江西、陕西、广西还是西藏?简称如果容易混淆,那就没有简称的意义了,所以江西不能用简称,只能用“赣”这个别称。
同样的,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上海海南,这些省份没有相应的“简称”,都是这个道理。
赣江是江西境内主川,故简称"赣"。
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江西省地处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属于华东地区。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省会为南昌市。
省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江西粮食作物以稻子为主,次为小麦。还盛产油菜、油茶、茶叶、黄麻、苎麻和柑橘。茶叶多产于北部山地,"宁红"、"婺绿"均为茶中名产。主要工业为有色冶金、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肥等。景德镇的瓷器工艺历史悠久,产品驰名中外。
2015年,江西省GDP达16723.8亿元。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为4565.63万人,较2014年增长了0.52%。江西省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 。
在很早以前,江西属蛮荒之地,瘴疠横行,人迹罕至,尤其江西南部山高林密,人烟更为稀少。《三海经》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一身黑且长毛的,脚跟反着长。赣巨人主要出现在今天的赣州南部地区,因为有赣巨人的存在,所以那条江就被命名为赣江(古称赣水)。
《山海经·海内东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也。班固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也。
《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总流,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言归一水矣。
《后汉书・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雷次宗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次源最远,故独受名焉。刘澄之曰: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字,因以为次名县焉。是为谬也。刘氏专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其实矣。
西汉初年设赣县,隶属豫章郡。
西汉初年设豫章郡,东汉末年孙策占据江南,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
隋唐时期改为虔州,别号“老虎城”。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江西地区在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时,增设新的监察区,江南西道,江西地区属江南西道。
宋朝时期,赣州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是农民起义最多的地区之一。
公元1152年齐述带着四千多人在虔州兵变,震动朝野,起义被压下去后,南宋朝廷就议论此事,认为虔州的“虔”带虎头,有凶煞之气。遂决定去掉虎头,只留“文”字,然后再取章、贡二水与“文”字组合为“赣”,将虔州改名为赣州。
宋高宗时期改虔州为赣州,于是有了赣州,但依然指的是江西南部而非全境。
元朝开始确立行省制度,这是江西作为行政区名的开始,并且沿用了下来。但在朝廷的官方文件中一直叫做“江省”,曾任江西巡抚的蔡士英有《抚江集》一书。
光绪年间的,奏章里面“赣省”才取代了“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