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我对于学前教育的了解并不多,只是谈谈个人的想法。
所谓学前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幼儿期的教育。具体说,就是孩子上幼儿园托儿所这个期间接受的教育。不过据我所知,一些幼儿园在孩子大班毕业之后,还有一个阶段的学习,就直接叫“学前班”。这似乎就是一个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阶段。孩子上学前班究竟有哪些好处,我没有深入研究,我自己的孙女也没有上学前班,幼儿园学完就直接入了小学。所以学前班的好处坏处我都无从谈起。
我个人认为,整个学前教育的重点,强调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这是对的。有些孩子家长就是不理解,孩子上幼儿园,什么都没学习,他们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应该学知识,包括认字写字,写数字计算等等,否则就不是学习。这是一种囿于传统教育观念的认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反复强调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这个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什么是认知,就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婴儿时期的吮吸,手的触摸,眼睛对色彩光亮的感知,再到爬行走步游戏玩耍,这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就是孩子对世界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活动起来,加入他们的群体互动,锻炼出来的能力就会很多。除了自己身体的锻炼,动作的灵活协调,更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体会成功的喜悦,当然也会有挫折的体验。这些又有利于孩子心理情感的培养。所以,一个好的学前教育的老师,必须也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许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正确教会那些天使般的孩子们,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各个方面都很健全的人,打下良好基础。由此看来,学前教育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觑。
学前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教会孩子学习读书识字计算等等,而是重点培养孩子对事物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这是每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婴幼儿出生后第一次接受的系统教育。
学前教育主要指婴幼儿在专业机构接受的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意义、用处:
1、迈进社会的第一步,提升幼儿适应能力。
家庭教育氛围和学前机构教育环境还是不同的,从人数、布置、交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宝贝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的孩子从话多变得话少了,她需要先观察,慢慢适应和熟悉。
有的孩子变得开朗了,乐于与别人交往了。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但也有少数孩子,适应的慢、适应困难,家长更要拿出耐心慢慢引导。让孩子与同龄小朋友学会相处和玩耍。
2、学习内容更加专业化了。
宝贝在家也会学到很多知识,比如:会数数、识字、认识颜色、图形,比较多少、高矮等等。
但是早教中心和幼儿园老师,更是学过多年儿童教育的,而且教学经验极其丰富。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在教育活动中提升孩子探索、思考、想象等能力。
举例:认识圆形
家长:宝宝、这是圆形○,记住了吗?
老师:用实物先让幼儿感知,摸一摸,看一看,没有角,圆圆的。
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这样的?比较观察与三角形有何不同?在日常活动中,包括是水果、散步环节,都会有所渗透、延伸,目的是让幼儿加深印象,积极动脑思考,多探索和讨论等。
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这方面不多说了,能看得出来,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更容易学会遵守规矩和秩序。锻炼自理能力和养成好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几点,希望能让你对学前教育对孩子用处这方面,有所帮助。欢迎探讨和交流。
学前教育在促进人的思维认识、行为习惯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前教育是他们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社会。我还记得当初孩子上幼儿园时哇哇大哭的样子。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亦或者是一些培训班,都承担着在孩子这新生的白纸上打底稿的任务,这些种子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芽长大,并在孩子正式踏入应试之路时(小学)给孩子遮风挡雨,汲取养分。
合理的报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不过也不能提前过早,一般孩子会在5岁前后完成大脑的第一次发育,开始有掌握知识的能力,我也是当时报画啦啦的培训班时才了解到,4岁半前是不适合报班的。
即便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根据赫克曼的《人力资本政策》报告中体现的“赫克曼曲线“表明:“人从出生到五岁期间的培养和发展对人成年后社会状态会产生极大影响,相比于在人成年后对其进行培训,人力资本的早期投资也是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
所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比起长大后再匆匆忙忙地处理各类问题,要有价值的多喔。
上一篇:家里有臭虫怎么处理?
下一篇:中国秋裤的由来(秋裤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