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死后,马岱作为蜀国大将,马超的弟弟,在斩杀魏延之后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那么究竟马岱为什么突然消失,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 魏延之死
在五丈原上,诸葛亮已经奄奄一息,在死之前,诸葛亮召集了这三个人来商量事情,此三人分别为杨仪、费祎、姜维,所商量的是什么事情呢?即诸葛亮死后的退兵之事以及如果魏延不听命令该如何处理。
不得不说,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心理揣测地非常到位,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拒绝退兵,并且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既然诸葛亮的预测没有问题,那么魏延此举便是违反军令,便要杀掉魏延了,而杀魏延的工作正是由马岱进行。据记载当时杨仪派马岱追杀了魏延,然后马岱将魏延的首级给带了回来,随后魏延被夷灭三族。
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故事更是被描写得栩栩如生。里面诸葛亮留下了锦囊妙计,诱骗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斩我。”随后马岱在其身后大喊:“吾敢斩汝。”随后马岱杀掉了魏延,这可以说是马岱的高光时刻了。
我们可以说这是马岱生前所干过的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即杀掉魏延,避免了蜀汉军队的一场内部分裂,但是为什么此后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马岱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呢?
二、 马岱消失的原因探析
马岱之后从记载中消失,个人认为并非马岱早死,而是另有隐情。诸葛亮在蜀国内部不置史官,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事情全貌,只能猜测了,我推测原因有三:
1、 选择了杨仪的马岱
在魏延生前,与魏延矛盾最为激烈的人便是杨仪了。两人经常闹,可以说是“有如水火”。其实魏延与杨仪应该是满配的一对搭档,连诸葛亮都是那么认为的,据记载: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但是偏偏两人产生了一种文武相轻的情绪,经常不和,连诸葛亮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个人认为,杨仪与魏延之间的斗争,不是简单的小孩子般的闹情绪,并且只是因为杨仪不服气魏延,魏延瞧不起杨仪这么简单。这其实是在蜀汉军中的文武之争,究竟是应该武人压文人一头好呢?还是文人压武人一头好呢?
最后我们也可见,诸葛亮选择了文人压武人一头,避免蜀汉因为武人强烈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而卷入连年征战之中。(可见姜维在费祎死后,便疯狂北伐,最终大大损耗了蜀汉的实力)
按理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马岱作为武将,应该坚决支持同为武将的魏延,但是我们可见,马岱选择了杨仪。因此此时的马岱只能紧紧抱住杨仪的大腿,因为在武将那边根本已经容不下马岱了。
但是马岱算错了一点却是,虽然杨仪战胜了魏延,但是诸葛亮认为杨仪为人小气,不堪大用,因此根本就没有想着让杨仪接替自己的位置,而是选择了蒋琬。杨仪则“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选错了人的马岱自然也只能跟着杨仪倒霉了,文官这边杨仪不得重用,马岱更不用说了;武官那边认为马岱是个“二五仔”,自然也不愿因亲近马岱。因此选择了杨仪的马岱,两边都不讨好,在蜀国的境地也十分尴尬了。
此后杨仪被费祎告密,贬为了庶人,然后自杀,马岱彻底失去了靠山。
2、 兄长马超的临终遗言
马岱之后很少上战场,我认为也有其兄长马超的原因,不让马岱上战场,实际上是一种对于马岱的变相的保护。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瓦罐难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只要是打仗,那么战死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马超一家非常惨,按照马超的说法,家里二百余口,全部都让曹操杀尽了,此后马超的家室又被张鲁给杀尽了,因此我们可以说,马超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就是马岱了。因此马超临死之前的遗言就是希望刘备等人可以好好照顾马岱,马超遗言说到:
“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因此我们可以说,马岱只要不是犯了谋逆大罪,无论马岱犯了什么错,蜀汉都会冲着马岱兄长马超的面子放过马岱一马,并且对他多加照顾,给马家留下最后一丝血脉。后来也确实如此,马岱成为了蜀汉的平北将军,并且进爵为陈仓侯。
说句真心话,马岱何德何能能够当上这个平北将军,能够被封为陈仓侯?全部都是凭借着自己兄长的余荫罢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蜀汉不让马岱上战场而是将他冷藏了起来,也是为了马岱的安全着想吧。让他做一个开开心心的富家翁,总比在战场上舔刀子强得多。
3、 马岱自身才能真不行
个人认为因为《三国演义》中马岱出场比较多,话也比较多,而且还是马超弟弟等原因,让人们觉得马岱实际上也能算得上是一代名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马岱此人的军事能力真的不强。据记载:
“青龙三年,(司马懿)迁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这是唯一有记载的,马岱单独领军的记录。当时马岱率领着军队进攻曹魏,结果被司马懿手下大将牛金给击破,马岱也损失了千余人。因为蜀汉的国力相对于曹魏来说极其孱弱,因此蜀汉不会说给军队将领太多的试错机会,尤其是马岱这样征战多年的老将。(说实话,老将也意味着马岱的潜力到头了,很难进一步提升了)
因此最终蜀汉放弃了使用马岱,而选择了另外一批更加年轻的新生代将领,让他们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
三、 总结
因此综上来看,马岱最初可能是想借助魏延一事为自己博得在蜀汉军中的地位,但是却站错了队,再加上因为自身能力不行以及兄长的遗言,蜀汉便放养了马岱,不再启用马岱,马岱也只得去做一个富家翁但是不得出战了。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马岱的消失,看似扑朔迷离无迹可寻,实则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历史上的马岱是个平庸之辈,军事才能一般,打了败仗后被刘禅弃用
《三国演义》里,马岱也算蜀国后期的一个主要武将,俨然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之一。实则这与史实不符。马岱自从214年跟随马超归降蜀汉,一直到公元235年他“消失”,20多年时间里,一共只露了两面,很难想象存在感如此之低的他,会是蜀汉军队中的什么重要人物。
很多人误认为马岱能够击杀魏延,想必武功了得。其实并非如此。《三国志》记载的很清楚,魏延失败后,手下众叛亲离,“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身边只剩几个人,马岱带领人马追上魏延杀了他。两人不仅众寡悬殊,而且并非在对等条件下硬碰硬,马岱纯属捡了个便宜。
马岱正式领兵出征的记载只有一次,建兴十三年(235年),马岱率军与魏国作战,“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打了个败仗回来。马岱如此平庸,失去了刘禅的信任被弃用,是很正常的事。
二、马岱与其族兄马超,与姜维有点过节。
姜维家族原先是曹魏武将,其父姜冏在陇西天水一带驻防。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在丢掉关中后来到陇西,鼓动当地的羌氐胡人叛乱,天水郡也遭到攻击姜维之父战死。故此姜维上台后,对马岱有点偏见并有意雪藏他,也属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