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苏,通常都会想到一个词语,就是“散装”,江苏的十三个市名义上是一家子,但向来都各过各的,而且各种明争暗斗,各种互相看不起是出了名的。
一般来说,外界多认为江苏被分成苏南与苏北两个部分,实际上,江苏还有个“苏中”地区,有些外人以为是苏南的城市,其实并不属于苏南,而属于苏中。
何谓苏南,何谓苏北
其实以前的江苏,的确没有“苏中”这么个概念,之所以出现,还是因为苏南对于苏北的侧目相对,导致许多城市极力撇清自己跟苏北之间的关系,弄出了个苏中的说法。
江苏面积不大,以前将江苏长江以南的地方称作是苏南,而长江以北则称作是苏北,但这只是个宽泛概念,因为苏北具体指代哪些地方,并没有谁能够说得非常清楚。
举个例子来说,像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南通、扬州与泰州,他们虽然地处长江北部,但风俗与生活习惯方面,与北方的宿迁、徐州等地完全不同,与苏州、无锡等并无不同。
问题就在于江苏同时被淮河与长江贯穿,苏北到底是长江以北,还是淮河以北,向来都是没有正式说法的,而夹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江苏地区,正统苏南不认,而苏北他们不认。
散装江苏,由来已久
其实说回这件事的本身,那就是江苏这个地方如此散装,也是历史造成的,在明朝以前并没有江苏这个地理名词,如今的江苏在明朝以前,都是七零八落的。
从上古开始,江苏这片土地南北各地都分属不同的区划单位,甚至于不同王朝,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过,直到明朝建立,朱元璋将南京周围组建了个直隶。
明初的直隶,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安徽与上海,明成祖迁都之后改成南直隶,这里是明朝的财富跟文化中心,清朝入关后,改设了江南省,后又忌惮其势强,将其一分为二。
江南省一半组成安徽,另一半组成江苏,清朝在拆分江南省的时候考虑再三,决定纵向进行拆解,可这也造成了江苏与安徽南北,风俗文化迥异的各地,被硬凑在一起的局面。
既非苏南,也不自认是苏北
江苏内部的苏锡常是狭义上的苏南,他们说的都属于吴侬软语,跟上海话同源,而扬州、南京甚至于淮安,说的都是江淮官话,至于徐州等苏北地区,则说的是中原官话。
如果仅从地理方面来区分苏南、苏北还好说,但问题可没那么简单,像是靖江、启东与海门三个地方,虽然都地处江北,却都属于苏南吴语文化地带,跟苏北完全不着边。
苏州、无锡与常州三地是毫无争论的苏南地区,而徐州、盐城、宿迁、淮安和连云港是妥妥的苏北,问题就在于南通、扬州、泰州甚至于南京、镇江,到底算苏南还是苏北。
江苏向来富庶,从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天下的财富聚集之地,而苏北苏南的风貌截然相反,长江北淮河南的地方,并不愿意说自己的苏北,但说自己是苏南也勉强,因此诞生了苏中。
历史上的苏北,曾经也十分富有,但那要追溯到上千年之前的汉朝前后,后来自从唐宋时期开始,苏南经济急速崛起,明清时期,苏北已无法与苏南相提并论。
实际上,江苏所谓的“苏南苏北”,早就已经不是个地理文化概念,而是经济概念,说的比较粗糙的话,那就是经济发达的属于苏南,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就属于苏北。
在江苏,苏州、南京与无锡三地,占据了省内经济总量的一半,苏北各地无论是从工业化率还是人均GDP,抑或是其他绝大多数的经济指标来看,都远逊于苏南。
如今的苏中,说的是南通、扬州与泰州,文化上属于苏南,却又位于长江的北边地区,他们不愿说自己是苏北,但苏南又不带他们玩,因此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弄出了个苏中。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那些城市?其实本没有苏中,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苏中。
江苏省的苏南、苏北之分,大概是源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苏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主要就是以长江为界,因此本来是没有苏中这个名词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的南通、扬州、泰州三市,开始“自立门户”,自称苏中。
1、南通
南通,是苏中地区第一大城市,其毗邻上海,又依江傍海,地理位置优势巨大,随着近年来,崇启大桥、沪苏通高铁等的通车,南通与上海越来越近,未来大有发展。预计在今年就能突破万亿。
2、扬州
扬州,是苏中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其是江苏省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面积为6591.21平方公里,拥有453.1万常住人口,在2019年的GDP也达到5850.08亿元,实力不俗。
3、泰州
泰州,是苏中地区第三大城市,其是在1996年“扬泰分设”之后,新设立的地级市,也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虽然泰州以地级市身份出现的历史较短,但是泰州的经济一点不弱,为我国50强城市之一。
下一篇:春分是几月,春分的趣味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