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与蒙恬,一般来说,他们的中间有一个秦始皇,因为他们一个是秦始皇看中的继承人,一个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将领,所以就秦始皇而言,他是很愿意扶苏与蒙恬走的近一点的。
蒙恬受秦始皇所托,前往北方抵御匈奴,并且因为对于蒙恬的信任,秦始皇毫不犹豫的将几十万军队直接交给了蒙恬,并没有派遣监军,不过,或许秦始皇也已经考虑了在后来派扶苏前往北地,予其接近蒙恬,锻炼自己。
后来,扶苏因为与秦始皇的政见不和,所以被秦始皇贬到了蒙恬的军队。一来可以监视蒙恬,二来可以锻炼扶苏的能力,因为一个君王不仅仅只能讲究仁义,还需要有足够的杀伐果断。而这些,是只有在军队中才能够磨练出来的。
扶苏可以说的上是蒙恬的一个崇拜者,他未秦朝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秦朝的一个英雄。也正是因为这样,赵高在沙丘之变中也是以扶苏将会任用蒙恬来将李斯怂恿到自己的战线,要知道,李斯可是扶苏的岳父,而就算是这样李斯还是很明白扶苏与蒙恬的未来关系走向。
而蒙恬,他作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且尽管当时扶苏并没有被确立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在大家的心里,都认为扶苏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对于未来的君王,蒙恬也是很乐得与之交好。并且,扶苏的个人性格也很对蒙恬的胃口,所以蒙恬没有理由去疏远与自己相若知音的人。
可以说,扶苏在蒙恬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甚至在蒙恬的教导下,他的战功比起很多军队将领来都是相惶不让的。他渐渐的已然有了君王本该有的英气与桀骜。
蒙恬不仅仅是让秦始皇所倚重,更是为扶苏所倚重。
而至于后来的沙丘之变,因为赵高李斯矫诏,所以本该成为帝王的扶苏也被一纸假诏被逼自尽。当时老成持重的蒙恬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并且劝告公子扶苏不要过早的相信诏书所写,实在不行,他是很愿意扶助公子扶苏成为帝王的。可是也许是扶苏有着自己的考虑吧,他并没有听从蒙恬的劝告,而且追随自己的父皇去了。而蒙恬,也在此后被赵高等人所陷害。
秦统一六国之后,虽然强大的黑甲秦军在九州大地之上所向无敌,却也苦于北方匈奴的骚扰。为了维护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和国家能够安定的发展,秦始皇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蒙家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用这条“万里长龙”将匈奴阻挡在九州大地之外。一帮不知死活儒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未被始皇帝采纳,便带领自己的门生故吏跪倒在皇宫之外请愿,始皇帝感觉自己的权威收到了挑战于是高举屠刀,扶苏因直言劝谏为儒生求情。始皇帝觉得扶苏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还不够成熟,于是将其贬离咸阳派到了蒙恬的军中磨练,另一方面是为了他能够掌控军队,为他日后继位培植势力。
扶苏来到蒙恬军中,两人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谊,扶苏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广施仁政在九州之内早就广为流传,他成为始皇帝的接班人是众望所归,这点蒙恬非常钦佩,另外为了自己前程,他也是非常希望能够结交扶苏。
来到军中的扶苏,很快的就成长了起来,在蒙恬的教导之下,扶苏的军事才能也逐渐的得到提高。于此同时,在与匈奴的战斗之中,扶苏也立下了很多的军功,在军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但是,扶苏的这些成长,嬴政注定是看不到的了,因为有关扶苏的一系列信息,都被赵高掩盖了。此时的始皇帝身边,完全是赵高和胡亥的天下,他们两人联手,阻隔了嬴政对外界的信息传输。
后来,始皇帝在最后一次东巡路过沙丘突然暴毙,赵高矫诏,扶苏接到假的遗诏的时候,蒙恬还曾劝阻过扶苏,让他先向嬴政确认。可是扶苏没有听从蒙恬的建议,自杀而亡。扶苏死后,赵高恐惧蒙恬拥有的三十万蒙家军前来复仇,后也被赵高处死。
上一篇:今天是七夕,你准备好表白话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