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
admin
2023-06-07 06:41:42

寒食节,因为禁止生火,需食生冷食物,而成为我国传统节日当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和发展,目前主流的观点就是寒食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不可否认,介子推忠”、“义”、“孝”的形象具有非常广泛的民众基础,而故事本身也的确对于寒食节民俗的推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人们把寒食节的来源归根于介子推的故事,是将目光仅仅聚焦到了一个具体事件,而忽略了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本身的时空背景,事件本身对一个民俗文化的养成的确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仅仅由点及面,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认知是比较狭隘和片面的。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1

寒食节的真正来源并非于此,放眼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就知道寒食节的来源跟农耕文明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寒食节根源于原始农耕文明,是规范播种农时的必然需要。而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这个节日了?因为寒食节因农时需要而产生,也必然会因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而消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农业耕种是中华民族长期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寒食节的发展消亡史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农业文明发展的见证史。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2

1、寒食节起源于原始农业萌芽时期,是刀耕火种的生产需要,是规范播种农时的必然需求。

在距今1万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创始了农业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的落后,主要的农耕用具还是以石器为主,所以农业的开荒工作主要是刀耕火种来完成,称之为火耕阶段。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3

农业耕种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生产工具,还有一个就是耕种农时,在古代,帝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授民以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农业时代,帝王"授民以时"的主要原因就是告诉人们农业播种的时间,因为在当时,这是关乎人类生存存亡的大计,而普通百姓不具备这样的技能和知识。

《尚书·尧典》记载,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而在农业处于火耕阶段的新时期时代, “放火”为新一年农耕开始的标志,通常帝王会通过春祭“放火”这样一个隆重的仪式,告诉人们新一年耕种的开启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帝王非常重视春祭的原因,借由春祭这一形式,告诉人们新一年刀耕火种的来临,所以直到唐宋时期,所谓的清明改新火的仪式都是从皇宫开始再传到各大臣的家中,还是取的这个理,只有君王可以授民以时。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4

由于农业时间,播种时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乎着一年的收成,放火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到农业的收成,于是为了保证农时的规范性和精确性,因为放火是播种开启的标志,所以古人对这个“放火”的时间就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不能放火之前,必须要禁火和生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最初起源。

因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需要针对这一段时间段进行禁火以规范播种农时,否则来年没有收成,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寒食。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5

2、寒食节的发展

寒食是基于农业耕种农时的需要,自然也会随着农业发展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寒食节为什么节期和禁火时间长短不一的原因,后面发展到较固定的105天,103天,最后发展到只有在清明前一天禁火食生的原因。

最初指代人们农耕播种的观天授时的依据是,用来指导人们播种农时的主要是比较粗犷的火历,也就是大火星,大火星的出现是放火清理土地开始农耕的开始。而大火星从出现到隐退中间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隔,所以最初寒食节的时间非常的长,由于以大火星为参考的火历非常的粗犷,所以随着岁差的影响,以火星出现作为农时播种就变得非常不精确,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伏羲为代表的太阳历,是针对火历不足的一个补偿,而将寒食节日期也有了固定的时间,定为冬至以后的105天左右,就是为了力求农时的精确。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6

到了夏商时期,青铜器的诞生,特别是春秋以后,铁器的普及,农业也由火耕时代进入了“耜耕”时代,而这个时侯指导农耕播种的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夏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也就是二十节气开始出现,农历的出现也意味着人们农时播种的参考不再以大火星为参考,而是以二十四节气的清明作为参考,于是清明节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慢慢的取代了寒时节。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7

而春秋时代,礼乐崩坏,作为刀耕火种原始农业时代的隆重的春祭仪式也慢慢的演变成了民间的祭祖习俗,寒时节也慢慢的融入到了清明节。而春秋时代的介子推的传说故事无疑对于清明民俗在民间的推行无疑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但它真不是寒食节的来源。

3、寒食节的消退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寒食节了呢?如果说春秋时期,二十四节气的精确农历的出现是寒食节消退的根本原因,而宋代的气候的变迁和取火手段的改进则加速了寒食节的消退。

根据气候记录的记载,宋朝时期是中国最冷时期之一,寒冬凛冽,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多次封冻,寒冷的冬天,长期进食寒食对健康不利,加上农业历法的精确,不再以放火作为农业耕种的开启,所以寒食的习俗慢慢开始消退。

而在宋朝,人们的取火方式也有很大的改进,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宋朝有了成熟的发展,在宋朝,人们可以用火药制成各类的火球、火药箭、火枪等,取火方式变得非常的简单,禁火也变得比较不容易,于是以禁火为特征的寒食自然也慢慢的消退了。

寒食节在历史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寒食节的消退图8

结语:从原始的火耕向耜耕时代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寒食节作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的典型节日,它的出现是人们生产播种的确定农时需要,也必然会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而逐步走向消退,从而被耜耕时代的清明节所取代,而春秋时期形成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历可谓是人类天文历法的集大成者,至今仍精确的指导着人们日常耕种而延绵几千年不衰,就因为其高度的精确性,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继承古人宝贵经验财富的同时,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苗族的传统节日 贵州苗族节日有... 【岜沙苗族芦笙节】岜沙,苗语叫“分送”,距从江县城7.5公里,是世界上最崇拜树木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