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孰先孰后这两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见权威认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观点分列如下:

01
罗贯中是施耐庵学生及《三国志演义》仿效《水浒传》一说由来已久
罗贯中是施耐庵学生及《三国志演义》仿效《水浒传》一说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少室山房笔丛》。
该书作者清人胡应麟在书中提到《水浒传》的创作缘起时说:“元人施某所编《水浒》,物为盛行,……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
他的说法包括两点意思:罗本即罗贯中为施耐庵弟子;罗贯中仿效《水浒传》写了《三国志演义》。

(章学诚雕像)
与胡应麟观点一致的还有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章学诚。他在《丙辰札记》言称《三国志演义》:“且其书似出《水浒》后,叙昭烈、关、张、诸葛,俱以《水浒》中萑苻行径拟之。”
02
施耐庵和罗贯中师生关系不成立,罗贯中没参与《水浒传》编纂
多人写文著书提出质疑,名气虽不如前两人,但理由也有一些道理,如:
第一、罗贯中的籍贯以太原最为可信,施耐庵则多被认为是浙江钱塘人,那个交通条件的时代,罗贯中怎能不远千里去浙江学习写小说?
第二、《水浒传》没出版之前,施耐庵没有罗贯中有名气;
第三、《忠义水浒传》上署名为“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老师编的本,学生怎么会再进行“编次”?

第四、《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比较,两者行文风格、文字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如果罗贯中编辑整理过《水浒传》没有说服力。
据此认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师生关系不成立,罗贯中没参与《水浒传》编纂。
看官,你认为呢?请评论区发表高见。我是“童童读史”,正在努力钻研有关《水浒传》各种资料,力争给各位提供客观答案,敬请关注。@童童读史
答:《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哪一个在先的问题莫衷一是!
大部分人都认为《三国演义》在先,而且还能说出来成书的时间大约是1374年?可能是也有根据?说到《水浒传》几乎都是说不知道具体的成书时间,然后就说略晚于《三国演义》。这种说法不能令人信服!
我在找关于这两部小说的成书时间,根本没有!历史沿革倒是很清楚,水浒是宋朝就开始流传于世了,三国是元朝才流传开来的。
于是,我就不找了,找不到!但是,又不能让邀请者失望。我就想用她俩的文学价值来比较,从而用回答她们的影响力来告慰提问人。就是基于这个动机,我找到答案了!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水浒传》早于《三国演义》!
张士诚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有一股子的侠义心肠。他在杭州开馆纳贤,不但招纳文人雅士、江湖武夫,酒肉管饱,就算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来投,也必定帮人家解决温饱问题。这样一来,慕名来投的人高达数百万,其中就包括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
施耐庵是江苏泰州人,1296年出生,张士诚的老乡。罗贯中是太原人,约1330年出生?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
他俩可能认识?但是说是师徒我就想笑了!一个是太原人、一个是泰州人,语言方言也不通呀!这倒也不碍事。不过罗贯中怎么能知道泰州有个施耐庵呢??️点远……………有朋友圈?!
再说了,罗贯中的文学地位非常之高,他拜了个什么师傅?《水浒传》里逻辑错误、常识错误、地理错误、文字硬伤不胜枚举!!!这难道是罗贯中要学的吗?罗贯中拜施耐庵学什么呢?学学打仗还差不多。
没有根据!因此,罗贯中与施耐庵之间不是师徒关系。
下一篇:“闭眼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