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BD可理解为制动力智能调整,是ABS功能的升级。
乘用汽车的基础安全配置最常提及的是【ABS+EBD】,总是同时提及两者自然说明了其功能的相辅相成,想要了解EBD则要先了解ABS。
看1图

1图图解:Without ABS指没有ABS系统,在刹车时可以明显看出前轮方向已经打到底,但是车身仍然在走直线;方向轮没有起到转向的作用是因为惯性作用力过大,而且刹车直接抱死前轮使其不能旋转而失去指向能力,作用力大于抱死前轮的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于是惯性力则直接推动车身走直线。
看2图

2图图解:With ABS指安装了ABS系统,其功能是在刹车抱死导致车轮之前取消制动力,之后再以极快的速度做出最强刹车到即将抱死,然后释放制动力不让车轮抱死,最后在最强制动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车辆停稳;车轮不抱死而持续转动,前轮则能通过转动带动车辆转弯,这就是有ABS车辆急刹车还能转弯的基础。
纯配图
现在来看EBD
EBD准确定义为电子制动力分配,白话一些的解释就是刹车过程中制动力的前后自动调整,车辆在刹车时重心前移,制动力主要由前轮承担;但是在特殊的路面上仅依靠前轮不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刹车,前轮即使有ABS也有可能在制动中出现打滑,所以后轮的制动力也是很重要的。
于是为了实现不仅仅依靠前轮制动,EBD系统诞生了,在制动过程中传感器会根据路面与轮胎的摩擦力、后轮轮胎的滑动率、车速的变化等信息,以EBD系统实现ABS泵的制动力分配;刹车泵的油压会大比例分配给后轮使其获得足够大的制动力,也就是说有EBD的系统在急刹车时前后轮的制动力并不是固定的,以此为技术刹车距离可以很有效的缩短。
参考图3
3图图解:车辆过弯时刹车主要依靠前轮制动很容易出现车辆推头失控,此时将制动力更多分配给后轮则能实现后轮拉住车身使前轮方向指向能力更强,车辆则能轻松地过弯了。
这就是EBD的作用演示,如车辆没有ESP车身稳定系统,则最基础的配置也应该有ABS+EBD,如果这两项配置也没有的话,这类车是可以用原始形容的,非老司机不建议选择。
EBD的作用是:
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目的就是达到制动力与摩擦力(牵引力)的匹配,以保证车辆的平稳和安全。
1 制动力分配系统的功用
当汽车紧急制动时,整车轴荷前移,后轮制动力占总制动力的比重较小,特别是小轿车,其后轮制动力通常只占总制动力的30%左右,后轮附着力未能充分利用。此外,当轴荷前移时,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增大,在道路附着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前轮附着力将增大,也需要增大制动力来充分利用前轮的附着力。
电子控制制动力分配系统(Electronic Control Brakeforce System,EBD)功用是根据制动减速度和车轮载荷的变化,精确分配各车轮的制动力,提高了制动效率,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证了安全和制动过程的平稳性[1]。
2 制动力分配系统的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是由减速度传感器(制动减速度也可由轮速传感器提供的轮速变化率求得)、电控单元(EBD ECU)和制动压力调节器组成。因为EBD都是在ABS的基础上拓展开发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其减速度传感器(或轮速传感器)、EBD ECU和制动压力调节器均可与ABS公用,在汽车已经装备ABS的基础上,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只需增设与编制制动力分配软件程序,就能实现制动力分配控制功能,所以又称为电子控制制动力分配程序(Electronic Control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Programs),相应的电控单元称为防抱死与制动力分配电控单元(ABS/EBD ECU),执行器是ABS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电磁阀[2]。
3 制动力分配的控制
在现有汽车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固定比值的制动系统中,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相差很大,如图1所示。其制动力不可能按照轻载或承载时的理想分配曲线进行分配,因此制动效能较低,前轮可能因抱死而丧失转向控制能力,后轮也可能抱死而发生“甩尾”现象。
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兼顾制动稳定性和最短制动距离并优先考虑制动稳定性的原则进行控制。前、后车轮制动力的可调范围如图1中阴影范围所示,各型汽车不同制动减速度时的制动力数据预先经过试验测得,井以制动力数据MAP形式存储在ROM之中。
当汽车制动时,ABS/EBD ECU首先根据制动减速度信号,从ROM存储的制动力数据MAP中查寻得到前、后车轮制动力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