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那种“常态性落选”的代表。从幼儿园到小学,但凡是需要孩子画画的,我们大人从来没有参与,只要是孩子交上去的作品,都是他的亲笔画,只是确实特别丑,确实非常简笔,确实持续落选……
但是不要紧!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和参与性,“参与第一,得奖第二”是我们的原则,我们会在孩子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要求孩子向好的作品学习,但不会代劳。
接下来基于我们的原则,说一下我的看法。
其实“家长代工的都得奖了,学生做的全部落选”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怪圈现象”。怪在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忘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质。
为什么会产生“家长代工”这种现象?
第一、 学校与老师“模范机制”的刺激
学校一般为了刺激学生画出好的作品,会主张进行班级评比,并对选出的作品进行评奖或展示;而老师们则会进一步在班级进行评选,选出最优的几幅进行提报;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这是学校对孩子的激励,但评选标准往往会以“成熟、专业、美观”为评价标准,这就势必需要有成熟的作品出现,而这种作品中就难免会有家长的参与。
第二、家长和孩子“为面子”争当模范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个方面榜上有名,或者说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过于差劲,也有些是因为觉得孩子课业很繁重,手抄报这种额外作业只要不太差,孩子做还是家长做不重要,交差为主;
而有些好胜心强的孩子,自己就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差,但短时间又画不出好的作品,多数情况下会找父母帮忙。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
第一、导致不公平竞争
家长代工的都得奖了,学生做的全部落选,这对于自己动手做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而且是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能力一种误解。
因为确实有很多孩子在绘画或写字方面有天赋,画得很好,写得很好,但与大人相比,孩子的笔锋还是幼稚的。
因此如果一个手抄报水平不好的孩子,由家长代工,取得了奖励;而另一个孩子本身水平很好的孩子,独立完成,反而落榜。这就造成了不公平,也掩盖了能力的真相。
第二、扼杀了孩子的锻炼机会
手抄报本来是孩子的作业,学校和老师的目的也是如此,是想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和布局思维。然而,当家长迫不及待地参与之后,孩子就没有了锻炼的机会,手抄报的作用也就被抹杀了。
也许有些家长表示:孩子作业太多,没时间做。但其实这正是让孩子高效管理时间的锻炼机会,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
第三、暗示孩子“可以不诚信”的潜规则
其实代工做手抄报是小事,评奖也不是大事,真正重要的是对孩子诚信度的影响。
要知道孩子都是愿意偷懒的,既然第一次家长能代替做,第二次为什么不能,久而久之养成孩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
其次孩子明明知道作业是留给他的,家长做完,他也会跟老师说是自己做的,也就相当于对孩子暗示了“可以不诚信”的潜规则。
家长也许是心疼孩子没时间,心疼孩子不得奖难过。但殊不知一旦“不诚信”的种子被种下,后患无穷!这就是我们从来不帮孩子做的原因。
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第一、 学校评选标准多样化
建议手抄报评选标准可以多样化,例如美观度、创意度、抽象度、知识度等等,从不同维度去进行评选。这样的话,一来可以评选多幅作品,家长们也无需挤破脑袋代工了;二来在创意度和抽象度方面,家长反而没有小孩子灵活,让孩子自由发挥就好了。
第二、让孩子在学校独立完成
记得以前上学时,我们的手抄报都是直接画在黑板上的,只能在学校完成。老师都是挑选公认的“写字画画”比较好的孩子现场绘画。
即使现在不再强调黑板画了,也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完成,例如利用美术课的时间等,这样既可以避免家长代工,也可以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起到锻炼孩子绘画能力的作用。
第三、强调“锻炼第一,奖项第二”
如果一定要布置在课后时间,建议老师留作业时强调一句“锻炼第一,奖项第二”,让孩子们独立完成,重在参与。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希望在孩子面前表示出诚信的,只要老师有要求在先,家长代工的现象就会减少,孩子也就有了锻炼的机会。
我觉得手抄报很有益处。首先家长不能当作累赘来看待,那么一些怕麻烦的孩子就更加的不愿意做了。手抄报不但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还能锻练孩子的整理组织能力。当然孩子的年龄摆在这,所见所闻较之大人肯定是少得多,所以大人肯定要给予帮助,但切记不是代劳!我觉得得奖与否不重要,重在参与,让孩子有个想去竞争的思想,就已经很棒了。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帮助指导孩子对整体构图进行规划,写作内容进行指点,绘画部分进行修饰……这不能说是依赖家长,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一直陪伴下去的家庭教师!
所以,既然您有此疑问,肯定是已经遇到这种事情,学习应该是家长给出榜样!家长先去学习失败点,然后指导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望着得奖的同学,说是人家家长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