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
admin
2023-06-07 15:44:1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诗,出自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763年),这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差点毁了大唐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漂泊他乡的老杜听到胜利的消息,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律,我们读这首诗,即使不解其意,却也能体会到诗中传达出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老杜苦了一辈子,能写出这样的诗,真是难得了。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看这首诗第一句,剑外,是剑门关以南,指四川,当时老杜真漂泊在四川成都草堂;蓟北河北以北,唐朝幽州、蓟州一代,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一句纯叙事,起笔非常干脆,一个“忽”字,表现了捷报传来的突然。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2

你想啊,老杜一个爱国诗人,上致君尧舜,下关心民生,在乱世中他心内该有多绝望,他心中有一扇闸门,就等着哪天官军胜利,才好开闸泄洪,这突然传来的捷报,就是打开闸门的钥匙,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感,终于冲破了紧锁的闸门,波涛汹涌地倾泻而出,所以“初闻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一切的一切,终于熬过来了。

首联两句,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初闻捷报,接下来三联、六句,便用最直白的语言,却又用了对仗的形式,直抒胸臆,抒发胜利之后的喜悦之情,从身边最亲近的“妻子”开始,都一扫愁容,到纵酒还乡,到最后一联归入想象,连续提到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似乎还没动身,心就已经回到了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提到“青春”,在这里是啥意思呢?

在古代诗词中,“青春”一词按照含义,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指灿烂明媚的春光。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青,指东方春位,其色青,故曰青春;

2、指青年时期。孟郊《劝学》:“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里的青春就是指青春年华;

3、指年岁。司空曙《送曹同椅》:“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这一解释与上一种差不多,但更具体一些;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4

4、指美好的时光。唐伯虎《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不能虚度青春,辜负美好的时光;

5、代指酒。明徐渭《挽陈君之配蒋》:“ 陈君辖我饮青春, 焦革贤闺酿绝伦”,很显然,这里饮青春,就是指饮酒,也许就是一种名叫“青春”的美酒;

实际上,2、3、4这三种解释的意思都差不多,这是有些概念更宽泛,有些所指更具体,有时候,旧事物焕发新生,也可以称作青春。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5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里面的“青春”,显然不能是青春时代、美好时光,杜甫生于712年,安史之乱结束于763年,彼时杜甫已经50多岁,是妥妥的老杜了,跟青春年少挨不上边;也不能代指酒,虽然上一句说了“白日放歌须纵酒”,但若按照律诗对队长的严格要求,以“酒”对“白日”是不符合对仗要求的。

所以这里的“青春”,只能是第1种,指灿烂明媚的春光。我们再分析一下格律:

古代骈文、律诗中,队长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字数相等;然后要平仄相谐,“白日”都是仄声(白是入声字),青春都是平声;接着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合,这里白日和青春都是名词,结构上都属于偏正结构;最后要求词义相关,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在日头照耀中高歌痛饮,在明媚春光中返回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6

因此,这一联诗中的“青春”,只能是指春日,杜甫这首诗队长相当工整而且巧妙,律诗硬性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杜甫在尾联也用上了对仗,属流水对,一方面表现出了老杜当时内心之激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高超的律诗技巧。

在整个中国古代诗坛,老杜的七律,无人能出其右,这跟他沉稳的性格和惨淡的遭遇有关,李白那样飘逸的人就不能写出完美的律诗,但没有格律束缚的歌行体,古体诗,李白又是一绝。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一句是什么图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当闻听河南河北被收复,安史之乱得到平定时诗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情景,前半喜安史平定,后半喜还乡有日。其中“青春”之意如下:

一、因格律的需要与“白日”对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格律要求中间四句须工整对仗。因该诗是一首描述大快人心的喜诗,通篇一气呵成,用“忽传”“初闻”“须纵酒”“好还乡”等表示快意的词语,极书作者之狂欢情状。“白日”与“青春”均是形容极佳天气状况及诗人的欢愉心情,与全诗格调一致。

二、“青春”指春天晴好的天气。

公元763年,随着黄河以北(今河北北部)被平定,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终结。此消息传来时正值春天,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畅想从梓州抵洛阳时,与春日明媚阳光一路相伴时的欢愉心情。

三、“青春”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愿。

此时的诗人已年过半百,何谈青春,八年颠沛流离的日子已使他身心俱疲,他希望从此与家人衣食无忧 ,生活中充满阳光,再无战乱、饥饿、离别之苦 ,祖国山河生机盎然、国泰民安、一派祥和。

总之,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叙事诗,语言明快、情感转换自然真切,描写诗人的欣喜之状时连用数个动词,极为精妙传神,使其“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