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飞行器也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飞行器当属风筝和火箭。风筝和火箭的问世虽然立场和用迥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标柄史册。
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在新疆西北部的一个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发现了大片的崖刻,崖刻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类型的发光物体,类似现代的飞行器,并且刻有与人类不同的生物。经过科学家的测定与考察,那一片区域比人类文明史要久远许多,而且活动的遗迹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无法破解。联想到我国最早的怪异志《山海经》里对奇肱国的描述:“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阳,乘文马。"这文马当属能飞行的交通工具了。《山海经》是远古时期人们对怪兽和异事的描述,有人认为是胡编乱造,也有近代史学家评论:“……不敢讲。”从古人对奇肱国的描述我们结合现代人对外星生物的理解,大至推论:是不是在远古时期,外星人就已踏入地球进行考察和勘测活动,并诱导人类向文明阶段过渡。
风筝的出现最早出于春秋时期,那也是个动荡的岁月,具说是工匠家鲁迅发明,那时纸张远未出现,鲁班用薄木片制造出一个类似于飞鸟一般的东西,并附带精巧机关,称之为“鹞”或“鸢”。意思是会飞的鸟。至于有人说用于军事目的,笔者难以苟同,难道那时就有高清摄像了?想必主要还是用以民间娱乐。一直到纸张的出现,人们根据流传下来的图样用轻盈的纸张设计制作出了精美的风筝,用以代替早已失传的鲁班技术。
火箭的最早记载于北宋时期,由于经常同辽国和西夏发生战争,冯继升,岳义方,唐福等宋军将领向朝庭进献过火箭制造方法,主要还是弥补宋军军力不足,抵消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威力。那时的火箭已经改为燃烧效能更好的火药,用纸糊成圆筒状,火药装在里面压实,然后绑在箭杆上,用弓发射出去,威力虽然不大但足以破坏敌方的攻城用具,并对敌人产生足够的震慑力。真正大规模运用火箭做为兵器的是在南宋抗金时期,宋军在一次海上做战中大量人使用威力巨大的火箭,攻击金军。据记载:这种火箭形状很大,抛弃了弓努发射,改用专制们箱式发射,由火药助推射向敌人的目标能发生燃烧和爆炸,威力巨大。金国军队在这一次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现代曾有科学家根据史料记载仿制出了类似于原件的产品,经试验威力确实惊人,与我们现代的火箭炮原理相同。
中国最早的飞行器应该是风筝。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就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面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由此证明,风筝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飞行器,并且是为全世界所承认的。
中国历史上关于风筝的介绍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中的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墨子做的木鸢,应该就是最早的风筝。
后来,墨子把他的方法传授给了他的学生鲁班(也就是公输班)。鲁班改进了墨子的方法,不再用木头做,而是把竹子削成很薄的薄片来制作。鲁班制作的”木鹊“在天上飞了三天才落下来。
到了隋唐时期,纸的发明更推动了风筝的发展,人们开始用更轻的纸来糊风筝。到了宋代,风筝更是成了人们日常最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代人周密就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这当中说到的“风鸢”就是“风筝”。
那么风筝是什么时候被称为风筝的呢?
大约在五代时期,人们在纸鸢上加了个哨子,使之飞行起来更有趣。这哨子在空中发出的声音就像弹奏古筝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将之称为“风筝”。后来,人们把没加哨子的也统称为了“风筝”。
随着风筝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人们在制造出了更多姿态各异的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