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历法基本都是根据月球或者太阳的运动来制定的,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完全根据月球运动的太阴历、完全根据太阳运动的太阳历、同时参考太阳和月亮的阴阳历。
先说第一种太阴历。现在在伊斯兰社会中广泛使用的回历就是一种太阴历。这种历法的特点就是完全根据月球运动制定,而不考虑地球回归年。回历以月盈月亏十二次为一年。由于每个朔望月为29.5天,因此回历大月为30天,单数月为大月。小月29天,双数月为小月。但是每逢闰年的十二月加闰日,为大月。每三十年置十一闰。同时由于教义规定,不置闰月。因此回历平年354天,闰年355天,平均下来年误差达到11天。因此每32.6年就会与公历相差一年。
再说太阳历。现行公历就是太阳历,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特点是完全依靠太阳运动制定,而月的长度完全是人为规定的。格里历规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一闰,同时世纪年只有年份能被400整除时才是闰年。在格里历之前欧洲通行的儒略历和格里历大同小异,也是一种太阳历,不过由于制定时间早误差较大,每400年就会多出3.12天。到了16世纪每年误差达到了十天。因此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下令改进。为了弥补误差,又命令1582年10月4日的第二天是1582年10月15日。而在信奉东正教的俄国,儒略历仍然被保留。因此虽然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按照俄历却发生在10月25日。儒略历误差之大可见一斑。
最后一种是阴阳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其月是根据实际朔望月长度规定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同时又根据回归年的长度置闰月,以及根据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制定节气。
其实岁首月首和每日的开始均是人为规定的。例如农历。夏代以正月为岁首,商代以腊月为岁首,周代以冬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共和历虽然也是太阳历,但是却以公历1792年9月22日为共和元年元月元日,即共和历葡月悬钩子日。而上文的回历,则以每天日落为一天的开始。传统的地支计时,以子时为首,子时则对应现在23时和0时。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阳历更准确,更科学!但是不可否认阴历作为中华民族先人发明的历法影响了几千年,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
阴历是依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历月,并且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结合阴历衍生出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也称农历。把一年划分12个月,平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所以2-3年就会和回归年误差出一个月,为了个四季对应,提前一年定出一个闰月!
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历法,也叫太阳历。从精确程度上来说误差较小,一年划分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一闰。所以阳历的历年和地球绕太阳回归年误差只有26秒。是目前全球通用的历法。
由此不难看出在精确度上阳历更精确,但是阴历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的作用也不小。所以我国现有日历上同时出现两种历法,一种体现在传统文明和农业生产中,一种在现代化社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