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桃李满天下
【成语拼音】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释义】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出处详解】“桃李满天下”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
【成语造句】
1.我虽然不是你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一直是我最欣赏的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育人为乐,桃李满天下!
2.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桃李满天下!只要老师快乐,我们就快乐!
3.“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荣耀。
4.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5.桃李满天下,师恩如海深!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成语故事】
故事一: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
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
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故事二: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
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
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
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感谢题主邀请。桃李满天下,桃花什么季节开,春季。那李花呢,也是春季,但李花比桃花要先开。有句农谚怎样来着“李花近尽桃花儿开 ,桃花开后菜花儿黄”。也就是说在那个季节里,花开花谢好象是相互竞争似的,也就是“争奇斗艳”之意思
唐李白的诗:“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这首诗就是告诉人要做有用之材,不要与人争强比弱,争奇斗艳。
但自古就有“桃李满天下”比喻成老师培养出来的有用之材的学生遍布各地,说来他原出自一个典故。
《资治通鉴•唐纪》载有武则天皇权时期的名臣耿仁杰宰相时,耿仁杰年老后向武则天举荐了一批名人,后来这批人都做成了当时的名臣,如姚元崇等数十人。人们称耿臣相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这些人都是他的学生,后来就称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比喻成“桃李满天下”了。
这个词后来就演变为成语了,在汉语用法用常作谓语或宾语。说了这么多,问题回答得满意不?如不够满意或有其他要问的问题请在下面留言区留言。
上一篇: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古代中秋节的由来和变迁是怎么样的过程
下一篇:牛奶用什么锅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