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上,“祖有功而宗有德”。“世”字与“祖”字相连,是指开创新时代之功。“世”字与“宗”乃守成令主之德。能得“世”字的皇帝都是得位不太顺的好皇帝。一般我们的感觉,祖一般都是开国者,宗可能就是亡国者。
就“世”字而言,有没有亡的“世祖”呢?

隋世祖
还真有!他就是隋明帝!什么?隋明帝不认识,就是杨英((569年-618年4月11日))!杨英还不认识吗?就是隋炀帝杨广啊!隋明帝是他的儿子尊的谥号,隋炀帝是他老表李渊上的谥号。隋世祖也是他儿子尊的庙号,但李渊没给隋炀帝上庙号,不是一家(姓)人凭什么给他上庙号啊?亲戚也不行!此外世祖开国皇帝有东汉刘秀、魏朝曹丕、晋朝司马炎、十六国夏国赫连勃勃等。
那就“世”字而言有没有开国的“世宗”呢?

秦世祖苻健
当然有!南燕的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有人说了他这南燕跟后燕关系密切,不算。那福垊再说一个。前秦景明帝苻健,什么?还不熟悉,不怕他的侄儿我们都熟悉,那就是苻坚!伯侄同音,他们不避讳啊?大概是少数民族没这习惯吧。“世宗”亡国的柴荣勉强算一位。
世祖与世宗

忽必烈
关于世祖福垊以为
世祖是承袭父辈而成为开国者,并由他实现了统一。如晋武帝司马炎、元朝忽必烈、清朝福临。
世祖是恢复祖宗基业的开国者,并由他实现了统一。如汉光武帝刘秀。
世祖是有作为的名君,这个作为可以强国也可以亡国,如宋孝武帝刘骏、隋炀帝。
世祖是世系转变,如南朝陈朝的第二任皇帝陈蒨,北齐高湛,前秦苻坚等。
关于世宗福垊以为主要体现在得位复杂或世系转变上,如汉武帝、嘉靖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超限世宗大王
此外,福垊还要强调的是,因为唐朝避李世民的讳,自李世民后没有唐世宗,但符合“世”字的皇帝怎么办呢?改字,将“世”改为“代”,唐朝的唐代宗就是唐世宗。唐朝也有唐世祖,因为李世民的爷爷李昞(536-572)的庙号不需要向李世民避讳。
超限半岛最有名的国王是超限世宗大王李祹(韩语:이도,1397年-1450年),问题配图就是他,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创造谚文(韩语)。韩国还有个世宗特别市。这么说,他的庙号为什么不是世祖呢?因为超限已经有世祖李瑈(韩语:이유;1417年9月29日-1468年9月8日)了呀!其实这里却是世祖是世宗的儿子,那还不是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世祖和世宗当然是有区别的,传统的庙号其实就是『高太中世』+『祖宗』这八个组合而已。我们先说『祖』和『宗』的区别。根据庙号的规则,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就是最主要的区别。所谓的功,是功在社稷的意思,一般来说只有创建王朝,或者挽救王朝于危难之中,才有资格称之为社稷之功。
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开国皇帝有资格称祖,还有开国皇帝的父辈祖辈会被追认为祖,因为一旦开国了,政权稳定了,也没有什么机会立下社稷之功。但是在个别情况下,比如汉光武帝刘秀,庙号就是世祖,因为刘秀名义上是汉朝,但是其实相当于重新削平天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只是名字还叫汉而已。这么大的功绩,自然配的上祖。

再比如康熙,庙号圣祖。为什么取这个庙号呢?在谥议里面写的很清楚:

名为继承,实同开创
康熙平三藩,灭准格尔,对清朝的社稷其实有再造之功,所以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也称为祖。
接下来说宗。所谓宗有德,是帝王之德,也就是牧养万民的成效,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在唐朝之后,所有的皇帝不是祖就是宗,所以宗的意义减弱了,而在唐朝之前,能谥号为宗的,一般是治理国家政绩突出才可以。比如汉文帝就是汉太宗,而共同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呢?连个庙号都没有捞到。

接下来说世宗或者世祖的这个世字,很多人说世代表世系转移,比如司马师之于司马昭,雍正之于康熙,这是不对的,是『网络史学』顾名思义的错觉。因为历史上真正由嫡长子继位的情况是相当少的,所以任意挑出一个皇帝,大概率都是世系的转移。而世字真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清朝的『鸿称通用』这本专门讲庙号和谥号的书

里面记载的很清楚:
贻庥奕叶曰世。
这四个字看起来很唬人,其实贻庥,是荫庇的意思,而奕叶是后世的意思,所以贻庥奕叶就是荫庇后世,也就是其功德会被世世代代所感恩铭记,所以世,就是世代祭祀的意思,并没有世系转移的意思。
所以世宗和世祖的意思就清楚了,世祖就是有功于社稷,后世子孙都仰赖其开创的祖先;而世宗则是世代祭祀,令天下大治,让后世子孙都瞻仰其理政能力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