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传说你知道多少传说中提到的怪兽“年”和“夕”究竟是啥样的
admin
2023-06-07 22:24:02

很多观点可能认为“年兽”之说非常荒谬,因为“年”本身是丰收之意,并无不祥。实际上,中国的年文化有各种线索都暗示所谓“年兽”或“夕怪”存在一定证据支撑,只是这些题材的真实面貌与后世相差太远了。具体如下:

一、年兽可能是丑牛

《吕氏春秋》是较早记载腊月风俗的古籍,其中提到宜在腊日前后举行“大傩”,又说出“土牛”。“出土牛”可能就是后来民俗记载的“打春牛”,一直被认为流行于楚地(江淮),《周礼》、《后汉书·礼仪志》都有记载。随着先秦竹简研究的深入,湖北沙市周家台秦简和湖南里耶秦简,也都发现了腊日与牛的风俗,说到秦时风俗在腊日举行“祠先农”活动,用到的禁品为“牛胙”。

这就说明“出土牛”是腊日到元日之间的一个重要习俗,也就是古代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有理由相信:“年兽”的原型就是丑/牛,无论月建是哪个月,丑月都是冬季的最后一月,来年的农业丰收与这个季冬之月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古人要“出土牛、送寒气”,这里的牛应该就是地支“丑”。考虑到秦人与殷商、东夷的身世联系,这种习俗也许非常古老了。北宋时,宋仁宗颁布《土牛经》,使得这种风俗更加普及,且具有官方性质。

《吕氏春秋·季冬纪》:一曰: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
《周家台秦简·先农》:以腊日,令女子市买牛胙、市酒。过街,即行(拜),言曰:“人皆祠泰父,我独祠先农。
《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也,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

二、年兽可能是颛顼之子

上文《吕氏春秋》提到战国后期的腊月里,各诸侯国会命有司行大傩,具体时间也当在腊八前后一日或几日,因此可以推测大傩也属于战国秦汉的年文化。大傩是一种巫术性质的儿童舞蹈,其细节详细记载于《后汉书·礼仪志》,其中多有南方楚地色彩,甚至令人感到非常恐怖。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释《后汉书》时,引用了一本当时还存在的东汉人作品《汉旧仪》,其中说到大傩仪式所驱逐的疫鬼,就是帝高阳颛顼氏的三个夭亡儿子。

《后汉书·礼仪志》: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曰:「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详,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群臣皆哭。
李贤注后汉书引《汉旧仪》: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罔两域鬼;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小儿。

这里明显可以看到,这种习俗几乎肯定是南方楚地的,颛顼氏之所以被扯进来,是因为正史记载他“降居若水”,若水被认为是四川岷江。所以,楚地包括巴蜀风俗里,年兽可能就是疾病之鬼,尤其与湿热瘟疫有关。这种习俗之所以进入秦国,可能跟秦灭巴蜀有关,后来在汉宫流行,则与丰沛楚人有关。

三、年兽可能是山鬼

南北朝是向南方深入发展的时期,南方习俗越加得到重视,萧梁时代的宗懔因此撰有一本《荆楚岁时记》,用较长篇幅讲述了楚地南方的过年习俗,从正月初一开始,习俗仪式多达数十种,包括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大部分节目。其中也提到过年要驱逐鬼怪。该书所记载的鬼怪主要是两种,一种可以用爆竹驱除,一种可以用桃符镇压;用爆竹驱逐者,为山鬼,其名未知;用桃符镇压者,就是著名的“郁、垒”二鬼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火朴][火毕]有声,而山臊惊惮。《元黄经》所谓山[犹巢]鬼也。
《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按: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着门户逐疫,礼也。《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应劭《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扌骨]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从该书也可以看到,与“除夕”有关的怪物,出现的比较晚。因为先秦和秦汉时,过年主要是从腊日开始的,腊日就是腊八,北方习俗可能会比较注重“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与农业和气候周期有关。而“除夕”已经是正月初一的前一日,很可能是南方比较重视,相对来说也有比较多的巫风色彩。

所以,年兽、夕怪并非荒谬的迷信,而是隐含着历史文化的变迁。从秦简、《吕览》可以看到,先秦时代的古人,其理性比较昌明,所谓“出土牛”也更多是月令节气的联想。而汉朝是楚人建立的,因此融合了更多楚风巫术,颛顼之子为疫鬼的传说就是明证。到了南北充分融合的时代,南方更加丰富的年文化就广为普及了。(完)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夕"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应用未安装解决办法 平板应用未... ---IT小技术,每天Get一个小技能!一、前言描述苹果IPad2居然不能安装怎么办?与此IPad不...
脚上的穴位图 脚面经络图对应的...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的作用,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demo什么意思 demo版本... 618快到了,各位的小金库大概也在准备开闸放水了吧。没有小金库的,也该向老婆撒娇卖萌服个软了,一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