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
admin
2023-06-07 22:47:50

在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估计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古至今,人们敬佩花木兰,不仅仅因为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地女神,更是因为她身为女子,却有不惧生死,毅然替父出征的勇气和孝心。

不过对于花木兰是否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学界是存有争议的。

一个说法是:花木兰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的故事和形象,完全是被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说法是:花木兰确有其人,并且在她生活的南北朝时期,与木兰有着类似经历的女性,恐怕还不是偶然现象。为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理由如下: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1

1、《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木兰是一个鲜卑姓氏(注意:花木兰其实并不姓花,“花”是人们后来添加上去的)。

2、《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的词句,而“可汗”正是北魏时期,对皇帝的称呼。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北朝王朝,便是由鲜卑建立的北魏。由上述缘由推断,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花木兰是一位姓木兰的鲜卑姑娘。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第二种说法是成立的,《木兰辞》是一篇有生活原型的纪实长诗。那么问题来了,要知道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战争通常都是会让女人“走开”的,更不要说古代的女孩子主动入伍了。

况且木兰家当时的情况是父亲年迈,且“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样的家庭条件,真的是不适合应征入伍的,那么北魏政府为何又非要让木兰家出人参军呢?不应召从军不行吗?这就得从当时的兵源制度说起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2

一、府兵制下,被列入“军户”的家庭别无选择

北魏朝廷,在兵源制度上,实行的是府兵制。何为府兵制?就是政府将治下的一部分家庭,划为“府户”或“军户”,这些家庭必须世世代代,按照朝廷的相关规定服兵役,但作为补偿,成为军户的家庭,可以免除相应的赋税。

战事来临,朝廷需要调兵时,军户家庭每户至少要出一名男丁应征出战,父死子替,兄亡弟代。军户家庭不可以逃兵役,否则会受到朝廷的严厉惩罚。

从《木兰辞》的描述看,木兰家也是军户无疑,并且木兰的父亲是很早便被列入“军籍”的,估计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应征出战,所以才会出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情形。

鉴于当时的兵源制度,对于木兰一家来说,是必须选人随军出征的,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要么让年迈的老父披挂上阵(当然这很可能就是去送死),要么由精通武艺,且年轻精干的木兰替父出征。在那种情形下,善良孝顺的木兰,只能选择女扮男装,走进战争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3

并且还要说明一点,府兵制下的军户,不仅有服兵役的义务,而且出征所需的一切补给,包括路费、粮食、兵器、马匹都要自理,朝廷是不会给你出一文钱的。如此我们便会看到木兰在出征之前,去“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当然如果你日后军功卓著,也自然会得到朝廷的重赏,甚至赐地封官。军户相当于带上自己的家当,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自己的未来做“风险投资”。

二、宋朝实行募兵制,人性化、待遇高

虽然府兵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朝廷的兵源需求,但从花木兰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府兵制下的军户,生活状态还是相当受限制的。这种兵源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晚期,随着募兵制度的兴起,逐渐瓦解了。

到了宋朝,募兵制成了国家征兵的主要手段,当兵成了一种职业,而非义务,也就是说,别看宋朝朝廷经常打败仗,但是老百姓已经不用服兵役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4

既然当兵成了职业,自然得有相应的薪资待遇,那么在宋朝当个“雇佣兵”,是个什么收入水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兵士,根据级别每月可领钱三百文到一千文不等,另外还有二石米作为补贴(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半年的口粮)。

这么看来,在宋朝当兵,养活一家人吃饭应该是没太大问题了。别急,解决温饱只是个基本待遇,好福利还在后面等着呢。

除了钱粮外,宋兵还能拿到各种补贴。比如:平日里有“衣履缗钱“,也就是置装费;封节假日有”郊祀赏钱“,也就是过节费;冬日里还有柴炭钱,也就是取暖费……虽说当兵辛苦博命,但宋兵这福利待遇,怕是都赶上当下的公务员了,恐怕现代人看了也会眼红。

但给士兵这样好的待遇,是需要有庞大的军费做支撑的。好在宋朝商业极为发达,且属于扩张型财税模式,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比较广泛,否则还真的难以支撑这样的军费开支。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5

但随着宋朝廷的没落,庞大的军费最终还是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后期出现了“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份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国何得不究?民何得不困?”的尴尬局面。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募兵制取代府兵制,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因为对百姓没有强制性义务的压迫,所以在宋朝没有出现过杜甫笔下《石壕吏》那样的悲剧,也避免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这种无奈之举的产生。

或许是因为宋朝的募兵制,对政府财政造成的压力过大,以至于成了后世的“前车之鉴“,这种进步性的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却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反而倒退回了府兵制。

三、 明代的军户制度,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僵化

宋代之后的元、明、清都没有继续推动募兵制的发展,兵源制度中又以明代的军户制度最有代表性。

明初,朱元璋从元制,延用军户制度作为国家兵源制度。做法是将一批平民划入军籍,并世代承袭兵役义务,子孙必须从军当兵。

花木兰替父从军属于哪种兵役制度图6

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的:每一军户家庭都要将男性分为:正丁、次丁、余丁、继丁等次序,正丁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去服兵役,如果死亡,则由次丁、余丁、继丁依次补上。国家会给军户家庭下拨屯田,由军户自种,国家不取赋税。

朱元璋对自己推行的这套制度高度欣赏,曾经信心满满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但实际上,他只是将原本养兵的社会成本和国家责任,直接转嫁到普通军户身上去了。

明朝的这套养兵体制,还有其实行的一整套户籍管理体系,都是以牺牲了人的流动性,以及整个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它将人们捆绑在固有的土地上,严格限制户籍,强制服役,限制人身自由,自给自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弱化了商品的流通,打击了市场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没落的,封建小农经济的体现,是一种僵化的社会制度。

这种僵化带来的弊端,越到后期,体现得越加显著,它为明朝的没落提供了强劲的加速度,只是明朝的统治者们,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大国梦想中,从始至终都不自知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传奇搞笑名字 搞笑游戏名字能笑... 长夜漫漫,实在无心睡眠,于是我游走在艾欧尼亚大陆,享受被虐的快感!这不,LOL虐我千百遍,我还是待他...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应用未安装解决办法 平板应用未... ---IT小技术,每天Get一个小技能!一、前言描述苹果IPad2居然不能安装怎么办?与此IPad不...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