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是怎么理解的?
前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看就是标准的律诗句式,这种句式出自民间的俗语可能性不大,基本可以肯定是诗人的作品。
关于这两句的出处有几种,最早的是两位诗僧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
一、唐宋诗僧
唐宋出现很多和尚会作诗,这些僧人在出家以前大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例如著名的诗僧“无本”,本是落第的举子。后来遇到贵人韩愈,在其劝说下还了俗,竟然又中了进士。其俗家名字叫做贾岛。
唐朝另一位著名的诗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其实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 。
在宋朝有一位诗赠叫做道潜,另有法名参廖子,是苏轼秦观的好友。苏轼认为其"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与文与可》)。因为受到苏轼的牵连, 被勒令还俗, 后来得到昭雪,又重新削发为僧。

二、两位诗僧的偈语
说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有两位宋朝的诗僧在诗中用过。其一是释道川,他在宋高宗建炎初剃度。 他有《颂古二十八首》,其中第二十七首中前面有四句:
将杖探其水,方知水浅深。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
这四句是仄起仄收的五言近体绝句。 这首诗全诗为:
将杖探其水,方知水浅深。路遥知马力,岁久辨人心。子不孝,父不慈。恭而无礼,亲而有疏。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
其二是另一位诗僧:释道宁(1053~1113),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在蒋山泉禅师门下出家。 宋徽宗时期政和三年去世,有诗一百三十二首传世。
《偈六十九首》第三十首写到:
报慈一言,千圣不传。即时妙会,火里生莲。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从记录来看,释道宁早于释道川,不过也敢说这两句一定是他的作品,或许有更早的诗人用过也未可知。

三、两本古书
在宋元期间至少有两本古书中记录了这两句话。
1、《名贤集》
有《名贤集》,作者不详,是南宋时流行民间的通俗读物。其中有: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厨中有剩饭 ,路上有饥人。饶人不是痴, 过后得便宜。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长存君子道 ,须有称心时。雁飞不到处 ,人被名利牵。
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为仁不富矣 ,为富不仁矣。
2、《事林广记 》
一本是《事林广记 》,这一部民间百科全书,作者陈元靓是宋末元初人。 有一段写《结交警语》,其中有: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酒逢知巳饮,诗向会人吟。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美茶不如薄酒,近亲不如远友。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求人须求大丈夫,済人须済急时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关于这两句的意思,其实人人都知道。了解一个人(马)的能力,需要经过实践;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德(或目的、素质)等,也需要时间的考验。
这种意思,在古人的其他诗歌中也能见到,例如唐朝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即路遥知马力的意思,后面又用典故来说明人心的不可测: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总有人说他想篡位,结果周公是个忠臣;而王莽被人认为是一个忠心辅佐皇帝的贤臣,没想到他竟然篡位建立了新朝。
有感于此,乾隆皇帝写了一首《反白乐天放言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即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人知。
乾隆皇帝说,假如周公和王莽都早死了,谁还能分得清,这两个人谁是真心辅佐、谁是一个伪君子呢?
而且,人心会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王莽的野心是一步步增长的。
另外还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告诉我们,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放任弟弟共叔段变得无法无天,因此有人认为他有意"养成其恶"。可见兄弟两个都是“人心叵测”。

结束语
识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无论是能力的判断、还是善恶的判断。
在《事林广记 》中,路遥知马力这两句诗被归入《结交警语》中,是告诫大家交朋友时要注意学会观察,其实在国家、企业、组织中选拔人才又何尝不是呢?
落日江头沙似金,相交能几辩真心。狂沙淘尽风波定,却道人心似海深。
道韵君感谢您的提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段话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这段话还有个故事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且为人大度,乐善好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
马力原本打算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至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向路遥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非常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后来马力高中并且留在开封。
往后路遥马力二人也失去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到马府后恰遇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家人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快马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路马二人化解误会。后来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现如今看人、识人、辩人、用人把这句话当成是”葵花宝典”、屡试不爽。
因为短暂的掩饰掩盖不了事实真相,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必定是真理。



下一篇:伏特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