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
孟获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深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信服。雍闿反叛后希望南中的少数民族的支持,但各部族酋长皆不服从雍闿。雍闿便招揽孟获,让他游说各部族酋长。孟获于是骗他们说:朝廷想要征收黑狗三百头,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还要螨脑三斗、三丈长的断木(斲木)三千根,你们可以拿出来吗?”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而其断木(斲木)因十分坚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长,当地土著都相信孟获,认为蜀汉政权故意为难压迫他们,因此大感不满,便加入叛军。
此时

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国家刚逝去君主,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派邓芝、陈震和东吴修好,及遣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作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另一方面,又派李严虽写上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但雍闿却只回一书说:“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三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那个。)”信中显得十分傲慢。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蛮王,虽然名义上臣服于蜀国但时叛时服,让蜀国头疼不已。为解决南蛮这个隐患,诸葛亮派大军前往征剿,抓了孟获七次,抓了放,放了抓,最后终于降服了孟获。那么为何诸葛亮不直接杀了孟获以除后患,却非要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擒孟获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南蛮地处南疆,地形复杂,山川众多,丛林密布,瘴气横行,蜀军进剿困难。同时,南蛮部族众多,又非常分散,往山里一躲找都找不到。诸葛亮知道南蛮不好对付,所以就设计诳他们出来。他诱惑孟获出来决战,每次打败孟获就把他放回去,孟获不知是计,回去重新招募兵马来战,打一次被削弱一次,被蜀军把南中抵抗力量杀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有生力量都杀的没有多少了,孟获只能跟着诸葛亮混了。与其说诸葛亮攻心,倒不如说诸葛亮在用计削弱南蛮势力。第二,南蛮不服教化,桀骜不驯,时叛时服,想要收服孟获仅靠武力是不行的,所以要以攻心为上,诸葛亮七擒七纵收了孟获之心,得以重新在南中设立行政机构,还得到了一支精锐的山地部队-无当飞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第三,诸葛亮知道无法彻底降服南蛮诸部,因此只能采取怀柔。孟获是南蛮的王,是势力最大的蛮族势力,诸葛亮真不敢杀了孟获,因为他的目的是收服南蛮,安定大后方。诸葛亮一旦杀了孟获南蛮各部必然会和蜀国离心离德,对蜀国产生戒心和仇恨,诸葛亮再想涉足南中就没戏了,一旦各部抱团取暖和蜀国为敌,在后方捣乱蜀国就惨了,别说北伐魏国能不能安心发展都是问题,所以诸葛亮七擒孟获,又给钱又给官,终于让南蛮不闹了,得以全力对付曹魏。

下一篇:打麻将胡牌技巧和防作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