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
admin
2023-06-08 21:11:58

洛阳的洛阳桥,又叫天津桥,它是洛阳洛河上第一座现代大型桥梁,建于1955年,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1982年、2010年又先后两次增建新桥,现已成为洛阳市沟通洛河两岸的重要桥梁。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1

这座洛阳桥见证了洛阳这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在洛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它都是洛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洛阳人心目中的一座功臣桥。

然而泉州的洛阳桥知名度却更高,因为它是一座宋代的古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它横跨于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这就是泉州的洛阳桥,又称万安桥。该桥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在宋仁宗嘉祐四年(1060年)竣工。该桥长834米,宽7米,计有四十七个桥孔,保存至今的洛阳桥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规模。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2

洛阳桥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一个在福建泉州建造的桥,为什么以远在1700公里外的洛阳为名呢?这是因为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来到福建泉州,据《书影》记载:

“望洛山在德清县,晋洛中人永嘉中过江,每升此山望洛,故名。”

也就是说从洛阳附近迁徙过来的人们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因此也就有了洛阳江,横跨在洛阳江入海口的这座古桥也就叫洛阳桥了。因这里的一个渡口叫万安渡,这座桥也被称为万安桥。

1.洛阳桥建造的历史背景

泉州在唐朝就是当时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闽南人口剧增,也极大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发展。到了宋朝,泉州更是取代其他三个港口,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我们可以想象宋朝时的泉州港里帆樯林立,中外商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繁华景象。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3

然而泉州的海上交通虽如此发达,陆上交通却非常不便。如果没有洛阳桥,古人想从一边跨过对岸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水路,乘船过去;二是由泉州城北出朝天门,从马鞍格入河市,翻越朋山、白虹山,经仙游抵达福州。然而这两种路径都有很大缺陷,据《泉州府志》和《泊宅编》中记载:

“万安桥未建,旧设海渡渡人,泉州万安渡水阔五里,上流接大溪,外即海也。每风潮交作,沉舟被溺而死者无数,数日不可渡。”

正是由于渡海的风险很大,因此在这里设置渡口起名为万安渡,以祈祷平安渡过。如果过路的商人恰好赶上大风天气,那只有选择走陆路,但由于朋山、白虹山的山路十分崎岖,即便单枪匹马地走过去也是疲惫不堪,更何况商人还携带着众多货物,此等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鉴于这种情况,宋仁宗庆历初年,当地郡人陈宠(又称李宠)在万安渡尝试建造浮桥, 将垒砌石块于江中,上面架上木板,风和日丽的时候还可以通行,遇到风潮交作的时候木板却很难经受过风浪的冲击,所以这个浮桥没法从根本上满足当时的通行需求。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4

2.洛阳桥的建造经过

虽然建造浮桥遇到了挫折,但是宋人依然没有放弃。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僧宗以及郡人王实、卢锡再次倡导修建洛阳桥,他们不畏辛劳,募集资金、招募工人、准备材料,于皇祐五年四月开工。然而, 由于这座大石桥位于洛阳江的出海口,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水平的限制,建了三年还没有建成。直到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 蔡襄任泉州郡守后,在他的主持下继续建造,才终于在嘉祐四年十二月(1060年2月) 竣工,前后总建造时间达六年零八个月。洛阳桥建成以后,“南接漳广,北通江浙,往来于兹者殷”,对泉州两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5

洛阳桥

泉州郡守蔡襄同时也是宋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亲笔写下《万安桥记》并刻于石碑之上: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縻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卢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系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全文共153字,用楷体书写,详细记载了造桥的年代、桥的长宽、所动用的资金、参与建造的人物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图6

《万安桥记》

我是龙猫会写字,一个热爱历史的文化博主。

我们以往发送的稿子里其实有不少都写到洛阳桥。我国桥梁史上的丰碑——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10公里处,跨江接海、势若飞虹的洛阳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一座真正的丰碑!

  洛阳桥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接通了“水阔五里”的万安渡,使来往行旅得以安全通行;也不仅在于它接通了当时粤、闽北上的陆路通道,使南来北往的货物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还在于它在那江潮夹涌、浪涛搏击的洛阳江上,发挥了泉州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成功地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先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900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360丈、宽1.5丈,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在泉州,“站着像东西塔,卧倒像洛阳桥”的俗话,代代相传,而且远播台湾和海外,不是没有道理的。

  什么是“筏形基础”?它就是沿着桥梁的中线,抛置大量石块,以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造桥墩。什么是“种砺固基法”?它就是在桥下大量种植牡砺,利用这种海生动物附着力强和繁殖迅速的特性,将桥基和桥墩石胶结成牢固的整体,使之成为经得起山洪冲撞和海水搏击的人工盘石,保证石桥安卧大江,历经千年而不垮!

  泉州因为最早在这里建设了如此宏伟的洛阳桥,创造了古代建筑梁式石桥的成功经验,所以在宋代,泉州桥梁建筑空前兴盛,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盘光桥等相继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文人墨客也写了大量诗文,传颂千秋,历久不衰。连京剧传统剧目,也以此作为题材,描述了当年建桥之艰巨,以及桥成之后“三百六十行过桥”的欢乐情景,感染了观众,使洛阳桥更加名闻天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阿西吧是什么意思 阿西吧相当于... 即使你没有受到过任何外语培训,你也懂四国语言。汉语:你好英语:Shit韩语:阿西吧(아,씨발! )日...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