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
admin
2023-06-09 09:43:59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自问道:“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被称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自己对的答案是中国人欠缺对数字的管理,或者说中国人对数字的管理能力不行。

中国近代以前有没有科学?答案肯定是有的,如某些初等数学和几何学、技术层次的建筑力学、金属冶炼应用层面的化学等等等等,但这种科学既没有形成基础性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更没有在基础学科上进一步扩展形成科学体系。

为什么呢?

这和中国文化有直接且决定性的关系。

李约瑟的视角是局外人的,中国人自己也对此有诸多学术论述涉及。我个人并非学术中人,但从一个理工男到现在的企业人,年近半百,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非用一句简单易解的话来总结我的观点的话,我会这么说:中国传统社会没能发展出科学,是因为“重道而轻术”。

首先,中国文化有以道为上以术为下的传统哲学认知。大家一定听说过这句话;“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这句话被老庄之后的人严重误解,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仅制约了广大农动人民,也同时严重束缚了统治阶层的视野,在权力导向的垂直管理国家的体制中,由于权力天生赋予了执政者的超然地位,天生就占有着低层劳动人民的几乎所有劳动,于是类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便深植统治阶层和准统治阶层的头脑中,而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将“术”等同于“劳力者”之“力”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史。统治者短视到十分看重说理讲道,一篇“策论“(殿试文章)定前程,换句话说,不管是名士推荐人才还是官方考场选拨人才,主要还是要看此人的道理是否说的明白(其实还包含了很多可笑的君臣纲常精神表达是否完美、词藻华美与否、书法工整与否),至于实现能力、执行力、理论与实践的闭环等等是不可能也想不到更做不到做为考查内容的,如此的人才制度,生产造就出来的人,自然便是一群价值观极其相似,只会谈圣人之道以夸夸其谈,却将脑袋中充满奇思异想追求技术实现或创新的入群划入异类,这种异类是得不到所谓的国家生活补助的,没有功名(有功名便可只读书不种地,国家固定发钱养活),这种异类是连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的。

通过如此的人才制度进入官场之后,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会进一步增强放大,可以毫不客气的说,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是被一群科技素养几乎为零的一群人牢牢控制着话语权、生产资料分配和生杀大权的。

在第二点我还会谈到这群人读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书,懂得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道“,这里先谈完第一点。

回到开始老子那句道和术关系的论述,其实老子这句话还有后半截,他并没有明说。这又涉及了老庄很多著述的话题就不展开了。但在这里我可以给他简单的用现代化语言补充完整:“技术不精通,其中的道理就掌握不透彻,如果能够把技术做到极致,大道自然就蕴含其中了。仅仅通过别人的传授讲授才懂得的“道“,不是“大道”,而是“伪道”,明白“伪道”是不可能指导以得到真正的“术“。真正的“道“和“术“一定是互相蕴含彼此到达的。“

可能这句话说的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人有一个物理界的大牛杨振宁(不要扯什么他的婚姻,他的科学成就 是爱因斯坦、玻尔级别的),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有这种表述:爬上物理学的巅峰,发现对面山峰上早已经站着了佛教徒,可以进行欣喜的对话,他的道路我看得清清楚楚,我的道路他看不清。“

可能因为自我感觉不够谦逊,自那之后再也没听杨先生提过类似想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找不到“术”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儒释道”,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例,其实就是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原则,不但没有达到宗教这个层次,甚至连哲学也远谈不上,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操作性,或者说由于操作性极差,其施行效果经常与其期望相反。大家只要稍微想一想,历朝历代哪一个鸿学大儒不是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去做的官,《论语》上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请问祸国殃民贪污腐败,致使生灵涂炭的除了读圣贤书的“官”们有这个本事,还有什么人能做到啊!圣人说训背的再熟,不过是一些口头文章,墙上原则罢了,面对真金白银美女绕身的考验,生生的人格分裂,来个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才是这些人真实的选择。原则是有用,但委实有限,原则必须配上真正精细且经过实践考验的操作细节才称得上千古典范。

至于道家和释家,虽与儒家不相同,旨趣也并不相通,但有和儒家一样的通病,我就不在这里尽述了,留给有心人自己思考。

再者,中国的文字思维限制了科学的产生。作为至今现存的象形文字,汉字及其体系极具特色,当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但这不代表它就是完美无缺的。汉字虽有逻辑,但没有语法没有时态没有变格,这直接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是感性自由,直接表现就是喜欢字词游戏如对联打油,诗词要比对联打油强一些,但说白了也只是艺术范畴,换句话说,将文字的艺术才能当成一个人的为官能力考核项目,简直是天大的滑稽,非常的不符合逻辑,近代之前,文采几乎是考察一个人能力的绝高指标,没有比这一项距离科学更远的东西了;二是模糊不严谨,由于语言上具有天生的缺陷,中国人向来不喜欢精确,这一条在很多著作上都有提及,就连我们小时候学过詹天佑的故事也拿这当过例子。

写到这里我也想结束了,毕竟这不是一篇严谨的论文,想到哪说到哪。我知道这篇回答可能会引起不少争议,如果有骂人的,那说明真被我说中了,连讨论问题的科学态度都没有。[呲牙][呲牙][呲牙]

即便是以现代“科学”的理念去考量,中国古代已经有了“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也是建立了科学的基础的,只是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这是令人遗憾的。

中国古代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医学、冶金、建筑、算术、工艺、烹调,以及教育、军事、法律、管理等等分科,也有了农历、天文、气象等等方面的科学探索,并有了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技术应用。这些学科都是科学的基础。

只是未能进一步深入地“格物致知”,从而散失了建立科学体系的机会。建立了冶金、烹调、炼丹、火药技术,却未能深入探索其元素特性和化学反应机制;有兵器、农具等产物,却未能探索力的本质,等等。

其根本的原因,一是中国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综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分析的思维方式;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轻视工艺,一切读圣贤书、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为尊贵,以孔孟四书五经为准则,从而让人散失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图1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图2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图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重庆属于哪个省份的 重庆在中国... 重庆有多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重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印象里应该跟京津沪面积差不多,可事实上却...
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十字架车... 作为一款经典的礼宾车,林肯领袖一号十字盾形车标镶嵌在车头的正中位置,特别醒目,极有视觉冲击力,磅礴大...
应用未安装解决办法 平板应用未... ---IT小技术,每天Get一个小技能!一、前言描述苹果IPad2居然不能安装怎么办?与此IPad不...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