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书同文,就是统一了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义,汉字历史是真正算得上标准化的,一个是秦小篆,第二个是宋楷书。
小篆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由国家颁布的统一规范的字体。
文字的产生,源于自然,源于劳动实践,把自然具像抽象出来发明了文字,象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都具有与造字时的生活、自然图像相关。从篆到隶,也是一个漫长的隶变过程(从篆隶到完全的隶),也是文字从圆到方的过程。篆之前的文字,更偏向图画,因而更接近文字产生时的原意。
篆书与隶书是文字的分水岭,隶书变方后,更抽象,更接近现代字体,同时也远离了文字产生时的原意。篆书的地位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几乎可以浓缩从甲骨文到篆书这段文字精华,是古文字与现代文字的连接点。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文字的发展,与书写工具及书写效率有关。从小刀刻到笔书写,从石头到纸张,工具的变化,同时带来书写效率及传递信息效率戚戚相关。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信息载体发展史,也是信息传播效率的发展史,草书的产生,汉字的不断简化,也都是书写效率和传播效率的问题。
从秦始皇开始,统一了文字(小篆),基础上又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步步从具像到抽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