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姓名中的( )和( )词义相近或相反。
2、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吗?
3、庙号是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吗?
4、“尔”用于什么人之间?
5、“家”和“舍”,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用( ),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少的人用( )。
6、( )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7、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拟定一个谥号来表示( )之意。
8、先考是( ),先妣是( ),“从”表示( ),“从子”是( ),从兄是( )。
9、兵部掌管( )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10、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11、“致仕”的意思是( )。
12、古代爵名:( )。
13、征:皇帝特聘,
辟:官府或高官聘用,
任:高官保任其子弟为官,
除:有“除旧官、任新官”之意,改任。
拜、授:正常授官、平调或升职,
迁:晋升或调动。
14、“有司”指( )。
15、中宫是( )居住的宫殿,可以借指( )。( )可以借指太子。
16、“连中三元”指接连在( )( )( )中考中第一名。
17、科举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 )( )( )。
18、“江东”指( ),又称( )。古人以( )为左,以( )为右。“淮左”指江水的( ),“江表”指( )。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分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20、汉代诸侯王的封地称(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 ),隋唐后( )互称,明清称( )。
21、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扬州:维扬、广陵,
杭州:临安、武林,
苏州:姑苏,
福州:三山
成都:锦官城。
22、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3、“百越”泛指( )地区。
24、五岳: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
25、封禅专指在( )的天地祭祀。
26、“祖道”是出行者( )和( )的礼仪。
27、“牺牲”分为“太牢”:( )和“少牢”:( )。
28、“敕”是( )专用。
29、上元:
中元:
下元:
30、“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在( ),秋社在( )前后,人们在( )集会。
31、再拜:( )。
32、秦晋之好:( )。
33、“死”的名称:
天子或皇后:
诸侯:
士大夫:
士:
庶人:
父母:
佛教徒:
道教徒:
34、望:
朔:
晦:
35、五更中的每一更:
36、“七月流火”的本义:
37、月亮别称:( ),“金乌”是( )的别称。
38、“漏刻”指很( )的时间。
39、太阳神叫( ),“东曦”指( )。
40、“参商”用来比喻( )。
41、四书:
42、《史记》:(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共( )篇。
43、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是以( )命名的,杜牧的《樊川文集》是以( )命名的。
44、纪传体是( )首创,(《 》)全是纪传体。
45、“五经”是( ),始成于( )时。
46、《战国策》是( )体例。
47、汉字的形体经历了( )( )( )( )( )( )( )的演变过程,( )也叫真书。
48、“白丁”称的是( )。
49、樽、壶、觥、卮、缶,都是( ),( )是( )。
50、骈:
驷:
骖:
51、脍:
炙:
后把诗文为人称颂叫( )。
52、“大辟”是一种( )的刑罚,也作为( )的统称。
53、“衣裳”,“衣”指( )身的衣服,( )指下身的衣服。
54、“京兆”指( )。
55、“奉诏”的“奉”意思是( )。
56、“祖”和“宗”指皇帝的( )号。
57、丁忧:
58、汴京、汴梁:( )
59、御史是负责( )的官职。
60、“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 )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61、天干:
地支:
62、“禁中”是皇帝( )的地方。
63、黜:( )
陟:( )
64、徒:( )
流:( )
65、元杂剧的角色:( ),末是( ),( )是女角。
66、主管教育、外交、祭祀的是( )部。
67、轩辕即( )。
68、会试是( )主持。
69、“服阙”指( )。
70、秩:( )。
71、微服专指( )私访。
72、“解褐”指( )。
73、“诣阙”指( )。
下一篇:学那种计算机语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