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深度,国家很多专家学者也在研究。
到底成因如何?应该说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各方面的说法都有。
书生就不查资料了,凭着记忆里的知识说几句。
最广泛的认知就是因为空气中的各种浮尘微粒。也就为此才不烧煤少炼钢少火电,减少排放。世界性的全球首脑会议也限定这个,但可笑的是老美最后居然不签字!所以也很多人说,“环保”是发达国家套在待发达国家脖颈上的枷锁。
另外,书生前几年看到过一种理论,觉得很新颖,也貌似很有道理。该理论认为,雾霾的重灾区京津冀等地,大气排放并非主因。根源在哪?在土地耕作。现在的耕种都是浅表,也没人再和前些年一样,一天锄上几遍地。土壤的保墒能力严重削弱,雨水落地不再存于地表而是迅速沉于深层地下,地下水位下降,空气浮尘增多,雾霾也就随之严重。
第二种一类观点是关于西北防护林的。简而言之,因为西北防护林的卓有成效建设,所以有效抵挡了西北寒流的直线入侵,风弱了人,雾霾就重了。与此相关的还有算到西北风力发电头上的,一个道理。风车多了,唐吉坷德就少了,没人站到战斗最前沿,雾霾也就肆无忌惮来了。
这是书生凭着这些年的阅读记忆说开的,并非本人观点,要喷请先搜一下相关理论读完理解完再评论。谢谢。国家权威主流,就不用说了,关停并转已经说明态度。
很多人说雾霾产生是因为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难道说工业革命之前就没有雾霾?或者那时候不叫雾霾,只叫雾?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完全清楚雾霾产生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雾霾的加剧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所造成的。
有人说燃煤是最大的污染源。于是全国推行煤改气,但是据最新的报道称天然气也会形成pm2.5。有人说最大污染源是汽车尾气。但是我国的汽车密度和新加坡、日本的密度能比吗?为什么那些地方没有大量产生雾霾?露天扬尘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北方,冬季干燥,风沙较大,但这应该是大颗粒物,不应该是雾霾吧。还有就是工业排放,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国很多工业都不能达标排放。
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局限性,就像当年发明蒸汽机时认为这是最先进的,直至后来才发现原来还会污染环境;廋肉精当年事科技新成果值得推广,后来才发现对人体有害......。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最终会了解雾霾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也最终会得到治理。
但是我们同样不能等待,现在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已知的污染源进行治理。事实上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种历程,他们依靠科技进步、严格的法律法规、适当的产业外迁治理了本国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沙尘是雾霾的主要成因,源头在大西北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民众为了生存,四处开垦土地,导致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的工业化进程又加剧了对生态植被的破坏程度,并加大的污染;终至生态不堪重负,扬起沙尘,形成雾霾。
近些年的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大多只是上面热下头冷,使得生态植被的恢复速度远低于被破坏的速度,在加上生态修复本身就是一件极费时间的事情,于是雾霾也就一再发生并愈来愈严重。
大西北开发开放之后,这样的局面更加不可控的发生了。而且伴随着内蒙、新疆等草场沙漠化的日趋严重,雾霾也就日渐严重起来。
目前,治理的办法就是严控生态红线,立即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还草活动。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提倡针阔混交,避免单一树种,再不要出现大面积杨树枯死的现象。要栽植落叶松、红松、云杉、榆树、水曲柳、黄柏、白蜡、丁香、槐树等树种,尽量少用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