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三观是哪三观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所谓的很多人,都是生活普通、实实在在的朴素人群。他们不喜欢咬文嚼字,信崇的是直爽,或许他们没有文人那么多的文字条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人生的追求。文人思维里的三观,其实一直都体现在这些人身上,而且,他们领悟的能力与把握的尺度,并不亚于一些认为懂三观的人。
作为生命中的一个独立个体,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认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精神层次,学识、见识、修养,都能体现出他的思想高度及涵养。既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基点,也是一个人生活圈子的模式。都说群以类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磁场相同,志同道合,磁场相斥,不可相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投缘之人,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而相斥之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各走一边。
三观是否相同,是直接影响彼此能否同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就好像是拟定好的剧本,出场顺序一点不乱,或华丽,或素实,或精干,或愚钝,或善良,或油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管是以何种姿态出场,观点一致是一个人际和谐的必备条件。有共同心声的人,三观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心声。即使是相隔千里,也是人远心不远,因为彼此的默契,令彼此的思想一致,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三观不合之人,即使是朝夕相处,也终究是貌合神离。
对于何为三观,文人的定义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俗点就是看法一致聊得来,彼此能相互信任和理解,更是以舒服为度而行成的一种相处氛围。一件事情一句话,如果以诚恳、婉转、轻松而愉快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彼此的感觉会非常轻松且易接纳。哪怕原本面对的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气氛,也会在诚恳的交心之下,因为懂和理解而最终皆大欢喜。俗话说得好,一句话,要把人说笑起来,而不是把人说跳起来,这就是要靠自己去把握好的那所谓的度。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跟别人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有的人聊不上几句就无趣打住?这就是度的把握区别,也是三观可否一致的体现。
舒服的语言交流,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睿智与涵养,也就是正三观。正三观的正能量体现以阳光、积极为上,给人的体验是无拘无束且不失尊重,相处的过程亦不会觉得累。而三观不正的负能量体现大多都是阴暗的,且不轻易接受一些正面的东西,也就出现了正负格格不入的局面。谁都喜欢那种愉快舒心且风趣的交流气氛,而不是几句话不到就火药味十足的气氛。对于三观的认识与建立,也无需于太多条框,只要以阳光积极为标准,把握好人际关系里的度,那么你的三观都不会太差。
人生的三观,需要看怎么讲,从哪个角度上说。讲的观念不同角度不同,三观的式样也不同。
按照学术上的说,也就是站在整体人群的角度上说,那么三观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历史观。
罗列一下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人生观就是怎么个活法,价值观就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世界观就是各行各业从事哪一行业,历史观就是自己的族群或者自己一生的经历各个进程事件。
但是在书本上强调的是对国家有多大贡献。
从而,这就是一个人生的宏观层面。
然而事实上,每个具体的人与国家并没有什么关系,想为国家做贡献也挨不着自己,因为没有资历不够格。
所以具体个人,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对国家作出贡献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遵守纪律和法律法规,不做违规违法的事情。
从而,具体每一个人的三观是:
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不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构成了世界观。
自己的言行举止,妨碍别人与否,就构成了人生观。
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使自己越来越好不,就构成了价值观。
因此,一个人在当地的人群当中,惹起众怒,招人烦就混不下去了。一个人不能越来越好,就被别人瞧不起了。
所以中国人强调的是:入乡随俗,待人和善,勤劳热情,过好每一天。别招别人的烦,越过越不好了。
因此中国古代,强调: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建美好家园。
后来又有人写成,趋利避害,吉祥,祥和,友爱关爱,仁慈慈爱。善良优良。有人总结归纳为风俗习俗趋良性。
实际上很简单,一个人活着不偷不抢,不接触黄赌毒,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做的。
所以,不偷不抢不接触黄赌毒,就是世界观;不招惹人烦,就是价值观;自己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就是人生观。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别做坏人,做个赖蛋,就是世界观;和气待人,别欺负人,就是价值观;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人生观。
事实上只是:把自己在家庭外面取获的东西,在不偷不抢的条件下,携带回家供家庭成员共同享用。
其中,不偷不抢就是世界观,供家庭成员共同享用就是价值观,自己独自到家庭外面去取获东西就是人生观。只不过这个三观,适用于采集渔猎时代。
进入农业时代以后,非己之物,不得拿取,就构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就成了,努力耕种确保丰收。价值观仍然是自己收获的东西,拿回家供家人共同享用。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成了世界观。完成分配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构成了价值观。挣到的钱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就成了人生观。
遵照这种三观的人,就笑嘻嘻的;不遵照这种三观的人,就哭啼啼的,甚至烦恼.恼怒.愤怒的。
然而在中国民间真正实用的,合不合规矩?是世界观;好坏.对错.得失.利弊.舍得,是价值观;做点什么事儿?满足不满足,满意不满意,得意不得意?是人生观;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评价,是历史观。
上一篇:山西晋中地区有哪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