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
admin
2023-06-12 01:36:00

岁寒知松柏这首诗起源是什么?


前言

这句诗出自于《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这句话被缩减为“岁寒知松柏”,因为论语是读书人的必读书,大家都知道省略了“后凋”之意。

缩减后,言简意赅,被后人的诗文常常用到。

《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图1

一、全唐文中的岁寒知松柏

在全唐文中,有一篇《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 中和三年,晚唐皇帝唐僖宗赏赐陈敬瑄铁券。

这个陈敬瑄是宦官田令孜之的亲哥哥,田令孜控制朝政,让自己的哥哥陈敬瑄不仅有权监督西川,还监督东川、山南西道和三峡地区。

这个陈敬瑄不的官职又长又多:

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指挥诸道兵马供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中书令成都尹上柱国颖川郡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陈敬瑄.......

其文中写到:

镂以金镛,赐其铁契。後来继者,岂在他人。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见忠贞之节。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这个“一柱擎天,气压乾坤“的陈敬瑄割据一方,与田令孜狼狈为奸,对朝廷阴奉阳违。兄弟二人后来失势,陈敬瑄虽然有铁券,但还是王建(五代前蜀国国主)斩首。

“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见忠贞之节“是莫大的讽刺。

《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图2

二、黄庭坚以《岁寒知松柏》为题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有五言排律《岁寒知松柏》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苏轼还次韵唱和了一首,《和黃魯直效進士作二首 其一 歲寒知松柏》:

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
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
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次韵,是指用原作的韵脚,且次序相同。这两首诗的韵脚:时、知、姿......完全一样。

黄鲁直即黄庭坚,苏门学士之一,也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效进士作,大概是指这首诗是试帖诗的形式。唐朝科举在高宗李治时做了改革,进士科考诗赋,诗的创作大多是五言排律,考试的诗叫做试帖诗,。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当时还是考诗赋的。到了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科举,废除了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 把试帖诗去掉了。

《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图3

三、岁寒知松柏入诗。

南北朝诗人湛挺有一首《历山草堂应教》:

闭户守玄漠,无复车马迹。衰废归丘樊,岁寒见松柏。

身惭睢阳老,名忝梁园客。习隐非朝市,追常在山泽。

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持此怡一生,伤哉驹度隙。

诗中有“岁寒见松柏”之句,这是化用了论语的典故。

唐朝宰相张说《代書寄薛四》中,也用到了这个典故:

孤雁东飞来,寄我纹与素。纹足经三象,素当综群务。

远见故人心,一言重千金。答之彩毛翰,继以瑶华音。

岁寒众木改,松柏心常在。

诗中有“岁寒众木改,松柏心常在。”其意还是论语的本意。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也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有一首题目好长的诗,《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三》:

婆娑风月隅,窈窕溪山宅。林园故幽幽,鸥鹭空脉脉。
虽云有逢迎,未易相主客。桃李自成蹊,岁寒知松柏。

岁寒知松柏,作为一个典故的使用写入诗中,很早就有了。但是把这五个字连在一起,赵蕃是不是第一个写入诗句的,就不清楚了。

《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图4

结束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耐寒,在万物凋零的时候,松柏却依然挺拔长青。

李世民曾有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又有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经历的艰难困苦,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诚与能力。岁寒知松柏,亦如是也。

@老街味道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出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全文如下: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译文:严寒时节,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柏树不畏冰雪,傲然挺立。路与遥远才可以知道马儿是不是强壮,只有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清人心。原来花姹紫嫣红地开满,现在却是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也只能看天气,现在去谁家院子赏心。云霞翠轩和雨丝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岁寒知松柏》的起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图5

扩展资料:

《牡丹亭还魂记》创作背景

在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还魂记》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demo什么意思 demo版本... 618快到了,各位的小金库大概也在准备开闸放水了吧。没有小金库的,也该向老婆撒娇卖萌服个软了,一切只...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重庆属于哪个省份的 重庆在中国... 重庆有多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重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印象里应该跟京津沪面积差不多,可事实上却...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应用未安装解决办法 平板应用未... ---IT小技术,每天Get一个小技能!一、前言描述苹果IPad2居然不能安装怎么办?与此IPad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