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美人体温“low”
最近疫情的缘故,各种测体温的神设备都横空出世,几乎每一个能设卡的地方都设了卡,几乎每一个设卡的地方都要测体温。于是,可能一辈子都没怎么测过体温的人,最近都对自己的体温了如指掌。
体温37.3℃以上的,就不要提了,基本都要被各种“关注”、“护送”。
还有一类冰山美人,体温经常是35℃多一点,甚至体温枪直接报“low”。这是什么情况呢?
徐大夫的一位同事就为此很苦恼,每次路过体温枪的不甘心的要测一遍,结果总是要低于正常值。就算一个体温枪不准确,总不能每个体温枪都不灵。于是她总问我:“你说我是不是快要死了,怎么体温都低了?”
体温低爱生病?
在网络上一搜“低体温”,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各种理论。
很多人说,低体温的人容易生病:癌症、动脉硬化、贫血、过敏、肥胖、月经病、心脏病……
综合来看,似乎低体温的人什么病都容易得。似乎低体温就是亚健康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步入不健康的状态。
还有些人说,低体温的人生育不易,还容易引起下一代的发育异常。
总而言之,看完这些理论,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就跟一条腿迈进了棺材板一样。
那么体温低真的有这么多可怕的问题吗?
标准体温什么样?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的体温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相对恒定,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自主调节。正常人的腋下体温在36.0℃-37.0℃之间,口腔舌下温度在36.3~37.2℃之间。有个别的人会在这个体温范围之外。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比如正常人体清晨体温最低,傍晚体温最高。但这种改变经常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动范围通常不超过1℃。
但这并不绝对。只能说是大部分人是符合标准的,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鹤立鸡群”。门诊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平时基础体温就在35℃-36℃之间。通常到36℃以上的时候,自己就觉得有低热不适症状了。
体温低到底因为啥?
引起体温偏低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心脏疾患、糖尿病昏迷、胰岛素注射过量、脑血管意外、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等,都会引起体温偏低。这一类的疾病引起的体温低,属于相对危重的病症,和此文探讨的低体温不可类比。
另外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体温偏低。比如前阵子有不少人感冒了,怕发烧被当做新冠肺炎,于是有就直接开始规律的吃上了退烧药。这就使得我们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了麻痹紊乱的状态,导致在服药之后,体温持续低于36℃。不过此类的情况大多在停药后调整一段时间就可以缓解。
还有一类人,平时基础体温就偏低,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低体温类型。
此类体温偏低的朋友,在临床观察,多属于阳气不足、气血不足的体质。
体温偏低,阳气亏!
纵观徐大夫所在单位的几位常年低体温的小伙伴,都属于平时体质偏弱,脸色煞白的美人。
临床观察所见,出现体温偏低的患者,确实也常有一些虚弱类的疾病,比如脾胃功能差、甲状腺功能减退、月经不调、贫血等。
那么是不是因为体温低导致了这些疾病呢?或者是这些疾病导致了体温低呢?事实上都不准确。体温偏低和各种疾病的状态都是因为自身气血不足、阳气不足,导致了人体的生命力不够旺盛,火力不够壮实。
代谢缺乏动力,就会出现各种内分泌紊乱,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糖脂代谢异常、激素水平偏低等。
人体缺乏火力,就会表现为体温偏低、手足不温、怕冷等。
脏腑缺乏能量,就会导致功能减退,比如心律不齐、消化功能薄弱、排泄乏力、视力减退、抗病力减退等。
当然,由于人体生命力匮乏,确实在孕育子嗣这件事上,缺乏新生活力,有点费力。
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体温低,而是在于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从何来?
气血不足、阳气不足,这些体质是天生的吗?大多不是。
那么是从何而来呢?当然是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中国人离不开美食,平素贪凉,喜欢吃冷饮,喜欢吃冰镇的食物,贪食水果,过量的食用牛奶、酸奶、豆浆、银耳等滋阴的食物等;还有喜欢喝碳酸饮料、冰啤酒等;还有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的。这些都会损伤人体的脾胃——人体后天气血的唯一来源。
还有平时贪凉,穿的少,喜欢长时间在寒冷的空调环境下生活,不懂得及时增减衣物、保育人体阳气的人;
此外平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作息恶习,会导致人体难以得空休养生息,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
还有平时缺乏锻炼导致人体气力散逸,或者是锻炼过度导致人体过度劳损的人;
还有一些工作狂,不分昼夜、过度劳作,迫使身体透支……
这些恶习导致了人体气血受损、阳气受损,且难以得到恢复的机会,从而导致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人,虚证的人,并不是都会有低体温的问题。有些常年进食辛辣、熬夜导致阴虚的患者反而体温会高。但大多是气血不充足、阳气不足的人与气血充足的人来对比,都会显得体温偏低。其中一些程度较重者,就会出现常年体温低于36℃的状态。
低体温是否需要处理
低体温的情况下,如果平时生活作息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身体情况平稳,不必刻意理会。人体是很微妙也很聪明的,会自己寻找比较平衡的点。
临床所见有一些低体温的人,进食少、消耗少、代谢慢,但能维持平衡。只要平衡,就不要轻易打破。
但还有一些低体温的情况,伴有一些疾病,或者抵抗力差、经常小病不断,或是有明显不适症状者,还是应该积极进行改变的。
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是可以使得人体体温回归正常区间的。
徐大夫亲身试验,在亚健康状态下基础体温36℃,而经过了大半年的规律生活后,基础体温变成了36.3℃。这其实代表着人体的生命活力提升了。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药物、食物的调理。
药物调理,因个体差异,请寻求正规中医师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
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温度寒凉和性质寒凉的食物,这方面在上一小节中已有叙述,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可以在春夏季节晨起吃上2-3薄片生姜;平素饮食适当的添加姜、紫苏、茴香等具有温阳效果的调料;注重吃主食,尤其是细粮,不要盲目追求吃粗粮;适当多吃一些块茎类的食物,比如芋头、山药、红薯、土豆等。
在生活作息上也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不过度疲劳;适当锻炼身体;坚持晒太阳;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