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出自《木兰辞》全文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描写了木兰征战途中艰辛的行军场面。和抓着战机歼敌的过程。
要判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是不是对偶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对偶,以及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对偶句分正对于反对两种,
正对,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鉴于对偶的定义、特点、作用综合分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符合正对的想补相衬,是对偶句。(下句补充说明上局,且字数相等 ,韵律符合)
有人说,谁人说?怎么讲的,要有理有据有观念推论我们才好讨论研究,才能把真理越辩越明。没有看到谁说,干脆我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
按照修辞学书籍的讲法,对偶是一修辞手法。对偶有严对与宽对,正对与反对等等之分,对偶还要追求声律声韵对应和称之美。显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符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要求的,属于宽对,正对(顺对)。
就按今天的普通话读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平仄关系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基本相对,按古代读音或者是地方方言读音,也许是平仄刚好相对。
上下句尾韵“机与飞”不押韵,但两句中字“赴与度”押韵,亦有移韵换韵的效果,从韵律上讲也有美感效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摘自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这两句是讲其中一事:万里遥远的路途奔赴战场,一路战斗无数,惨不忍睹,战争势态变幻莫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但是英勇善战的花木兰,从士兵一路走来,越战越勇,越挫越勇,而今披上将军战袍。回望过去,所有关隘山口险阻,恍然如梦,如飞奔一样掠过。前后两句,顺势而发,一个说事,一个说做事的结局。万里对关山,同性同事件相对;赴对度,词性相对且押韵;戎机对若飞,戎机也是转瞬即逝,对象飞一样恰当的,无啥大碍。
综上所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符合修辞手法对偶标准。
上一篇:银子变黑,戴的银饰变黑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