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足底的涌泉穴号称人体养生保健穴的“大哥大”。
涌泉,位于足心中央,当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据报道,针刺、按摩、理疗、中药热敷或熏洗此穴,均有益精补肾的作用,对头痛、头昏、失眠、失音、便秘、小便不利等效果较好。
秋季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上火症状。
其实,按一按脚心的涌泉穴,也能起到去火的作用。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如果用蒜贴敷该穴位,还能起到调补肾水的功效。
现在介绍几种调动涌泉穴积极性的方法:
1.搓涌泉法
练习者每日盘膝而坐,双手掌对搓发热后,两手紧握脚面,从趾根处起过踝关节至三阴交(踝内上侧四横指)一线,往返用力摩擦20~30次,然后左、右手分别搓右、左脚心涌泉穴各81次,有强身健体、壮腰健肾等作用。
2.摩擦涌泉穴
仰面睡在床上,抬起双脚,两脚掌相对,然后用力相互摩擦另外一只脚的涌泉穴位。每天摩擦100次左右。如果配合用艾条灸此穴1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效果将更好。
3.敲击涌泉法
每晚临睡前用食指和中指或橡皮锤敲击涌泉穴,每只脚的穴位分别敲击100次左右。以穴位为中心,有节奏地敲击,以稍有疼痛感为宜。
4.脚踩网球法
坐在椅子上,用脚底心穴位处转动网球。开始时,也许网球刺激脚底心穴位会感到疼痛,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舒适了。
5.洗脚法
每晚坚持洗脚,同时摩擦或按揉涌泉穴,可起到升阳固脱的作用。
每晚一次,每次边泡脚边摩擦按揉涌泉穴20~30分钟,一直到双脚皮肤发红为止。请记住,患有高血压、脚气者以及孕妇、女性月经期要慎用。(73)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上特有的概念,一般是我们人体上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在人体上的分布多位于骨骼和肌肉的凹陷处。在古籍和众多的武侠小说当中,穴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常常听说有人被点了穴动不了,或者被点了死穴死掉了,或者被点了穴废了武功。
而事实上,人身上的大多数穴位唱过惯常的点、按、揉的方法并不会致命,即便是传说中的36死穴,也需要有特别巨大的力量精准地射中具体穴位区域,才有可能会达到效果。
即便如此,我们也很少听到现代社会还有人因为被点中穴位而受到伤害或者丧生的。事实上,现代社会中医反而可以通过传统的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等刺激我们身上的穴位治疗疾病。
涌泉穴是位于双足底部的穴位,在足掌心前三分之一处,当弯曲脚趾的时候时出现凹陷处。具体位置可参见图片。
涌泉穴在中医上归于足少阴肾经。作为人体的关键穴位之一,我们在武侠小说中常常听说,被点了此穴,能够伤丹田气,不能运气上升,可破轻功。
在中医理论上,点按涌泉穴,可散热生气,有治疗肺系病症的作用,像便秘,小便阻塞等等。涌泉穴在现代中医临床上的运用,常可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不安、癔症、癫痫、神经性头痛和小儿惊风、遗尿和尿储留等等,是经典的急救穴位之一。在临床上,除点按外,也常常使用药物敷贴在涌泉穴上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