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建筑物外墙的区域是最危险的地方
窗户、外墙和建筑上的装饰通常是最先倒塌、掉落的部分
远离这个危险盲区!!!
遇到危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跑,这是本能。
但是跑未必安全。
地震来临时各处摇晃,如果立刻向外冲,在晃动中走路极易摔倒,很有可能“欲速则不达”。
而且跑的过程中更易受伤。
2019年2月24-25日,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连续发生M4.7、M4.3和M4.9地震。三次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12人受伤。伤亡主要由房屋破坏所致,受伤部位集中于头部,个别则因慌张奔跑摔伤。由于当地多数房屋建造年代较久,很多房屋未经抗震设防,且设有女儿墙、围墙等构筑物,室内装饰未经加固,屋顶瓦砾铺设简单,地震发生时室内外设施很容易脱落,砸伤人员,特别是头部。
如果不跑,躲在哪?
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远离建筑物外部、窗户和出口处。在地震中受损的外墙可能会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塌,松动的窗户和砖块也可能在地震中继续倒塌。
尤其在农村地区,房屋多用未加固的砖石(砖、空心粘土砖、石头、混凝土块或土坯)建造,很可能在地震中受损。将砖石固定在一起的砂浆通常不够坚固,无法抵抗地震的强力破坏。
其次就近选择结实坚固的地方,例如结实的桌子下,这样可以防止被高处掉落的物体砸伤,如天花板吊顶、灯饰、窗户玻璃、镜框、钟表等,以及房内摆放的各类不稳定物体。
在学校,同学们可以迅速躲避在各自的书桌下、实验台旁边;在家中,餐桌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在单位,你的办公桌就是第一选择。
选好地方还不够,动作也很重要。
“蹲下、掩护、抓牢”正是我们经常说的“伏地、遮挡、手抓牢”,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广泛使用的避震方法: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防止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如果在室外,更要注意远离外墙。
2018年6月18日,日本大阪北部发生6.1级地震,一名上学途中的9岁女童被卷进校门口的砌块围墙中,当场死亡。这面墙是学校游泳池外墙,本来高1.9米,上面加装铁丝网。但校方后来为了防止外部视线,拆除铁丝网又加盖了1.6米。而这1.6米就是简单用砖块垒起来的,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造成了巨大隐患,最终酿成悲剧。
除了墙体,室外隐藏的杀手还有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虹灯架、路灯等,可能在地震时掉下伤人,因此最好将身边的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地震本不伤人,伤人的是不抗震的建筑”。希望大家能掌握正确的避震原则和措施,在下一次灾害来临时,结合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做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最大程度减少伤害。
上一篇:孙悟空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