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弘一法师《清凉歌集》,这是弘一法师与弟子共同为佛歌谱曲汇编的集子,分为“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五篇。其中的《山色》一篇,由弘一法师作词,潘佰英谱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说的是,走近山麓观看山色,只见满山茂盛的草木一片苍青,其色如蓝;当离开山麓,在远处观看山色时,但见满山繁密的树林成了一片翠绿,其色好比蓝转成靛。山的颜色在起变化么?不是!山色依然如故,而是我们眼睛的视力有短长。
亦有亦无,山色变幻,千古巍巍,山色永恒。王维诗的特点,就是色空有无之际,他经常能够在色和空,这两个概念之中互相转换。最能表现翠绿的山色,缥缈的烟霏的,我觉得是王维,你看王维表现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还有我们很熟知的“行到水尽头,坐看云起时”,都是在色和空之间互相转换,在现实的、具体的景物,和形而上的超越性里转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都是这种美,如此空灵而飘忽。变与不变,色与空,有与无,山色空蒙,山川无言。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山色非变,山色如故”,无论我们举目还是不举目,无论空气混浊还是纯净,山川一往既往清清净净的,勃勃生机地活在自己的时空中,如生生不息的宇宙和绵延接续的万物一样,如一切生命最根本的属性,如最持久的金刚不坏之性。
曾读过王维的《汉江临泛》
楚赛三湘接,荊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水滔滔,直奔天外,青山渺渺,若隐若现。好一副波澜壮阔而又神奇的水墨山水画。
又想起欧阳修的
《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童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少年,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栏杆外天气晴朗,遥望江南南山色,若有若无。
天空地阔,山色空朦。欣然而又迷茫。
还记得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黄卅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体会到了醉翁(欧阳修)词句中山色若隐若现的景敌。
“山色有无中”怎么理解?木头愚解:心里有山色,无处不风光,心中无山色,山色即是空。
山色苍茫,人世无常。任天地沉浮,山色依然。
江河宽阔,终日暴晒,蒸发极多。
两岸青山,蓄水滋润,郁郁葱葱,树丛枝叶,蕴含许多水汽。
夜晚气温下降,水蒸气液化成水-微小的液滴,悬浮空气中,浓雾弥漫。太阳一出,气温渐渐升高,雾气吸收热量,运动迅速,在山间出入,有如巨瀑飞泻;有如江河急转直下。
此刻,诗人站在汉江边,遥望江水一去不回,直达天边,消失在地平线远端,是乎流淌到天外:此即江流天地外。
近瞧青山,迷迷茫茫,云雾缭绕,雾气消散之处,显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即为山色的有;欲待细细观赏,雾气涌动,高山携带草木,瞬间即逝,一点踪迹也不见,这即为山色的无。
一会儿显露无余,一会儿隐藏得无影无踪。山脚浓雾掩盖,山头时时露头。
此处山峰才消失,彼处山峰露峥嵘;此消彼长,轮番出相。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此即山山色有无中。
诗人临江眺望,诗中有画,自然造化,还有更胜一筹的吗?
诗人信笔描绘,画中有诗,带给读者无穷的遐想,是为千古名句,细品回想。
苏轼有诗
平淮忽迷天远近,
青山久与船低昂。其手法与王维类似,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下一篇:中国都有哪些翡翠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