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生于公元1587年,卒于公元1666年,终年80岁。宋应星是中国明朝的大科学家,主要致力于农业及手工业研究,1637年著成《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60岁以前生活在明朝,并且在明朝出仕为官,60岁以后生活在清朝和南明战乱的20年间。宋应星隐居在江西民间的深山之中,晚年归依道家以道家居士自称,绝不归化清朝拒绝出仕满清为官。
宋应星小时候和哥哥宋应升,在叔祖宋和庆的私塾里读书,在私塾里认识了族叔宋国祚,宋国祚介绍到举人邓良知门下当学生。宋应星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接触过程颐—程颢、周敦颐、朱熹、张载的宋代理学,宋应星更喜欢申言、侯可、张载的“关学”。宋应星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更加关心的是农业和手工业,这些关乎人民生活的科学技术,宋应星还熟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13年(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和哥哥宋应升前往南昌参加乡试,宋应星高中第三名举人,宋应升名列第六名。第二年,兄弟二人到京师参加会试,但是没有考中。兄弟二人入学江西九江白鹿书院深造,拜当时有名的舒曰敬为师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宋应星和哥哥前往北京参加神宗最后一次“会试”,但是,兄弟二人均名落孙山。天启和崇祯年间,宋应星兄弟两还参加过两次会试,均没有考中。
1631年(崇祯四年),宋应升被吏部铨选为浙江桐乡县令,1635年,宋应星被任命为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县学教谕,相当于分宜县中学的教导主任。1638年,宋应星任期四年届满,政绩考核优秀,升任了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崇祯十三年(1640年),宋应星任期未满,辞官归里。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捐资建学成立书院。
1644年三月,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同年四月,清军入关。五月,福王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南明宏光元年),宋应星被推荐为滁和兵巡道南端兵巡道,相当于副省级的长官,宋应星均没有就任。此时,宋应升已经升任广州知府,后来辞官回到故里江西。南明政权被阉党阮大铖、马世英把持,他们排斥忠良,抵抗满清不力。清军南下攻江西,宋应升服毒而殉国,宋应星躲避到奉新北乡的深山道观之中,自称为道家居士化外之人,拒绝剃发易服和出仕清朝为官。
【顺治二年的京城剃发令,留发不留头引发的反抗】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一,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入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但是,朝野官民“剃发易服”者寥寥无几。顺治二年的六月十五日,福临再次颁布"剃头令":京城内外,限1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清在关外之时,就强制汉族人民“剃发易服”,入关之后更是强制推行“剃发令”,想要从精神上摧垮汉族人民的反抗意志。
扬州十日屠城事件,说的是清兵在攻打扬州城时,伤亡惨重,故而在成功占领扬州后,清兵的将领多铎,命令士兵进行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次屠杀共进行了十天,屠杀过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据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丢失了生命。这就是“扬州十日”。有人质疑说,扬州城就根本没有80万居民。其实,在史可法主政抗清时期,从北方逃难而来进入扬州城及周边的北方难民,人数何止是80万。
1645年(南明宏光元年、满清顺治二年),清军攻占嘉定后,强制嘉定军民“剃发易服”,遭到嘉定人民的激烈反抗。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清军攻破嘉定城后,李成栋的清军在嘉定屠杀了三万多汉族军民,李成栋才帅兵离开嘉定。清军在嘉定屠城后,幸存的嘉定百姓在一个叫朱瑛的乡绅领导,聚集了2000多人举行起义,处死了归降清朝的汉奸和满清的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以及后来的江阴之屠,并没有换来满清全面推广“剃发易服”,反而引来汉族人民更大规模的反抗。满清和南明政权,在江南、四川、福建、广州地区,进行了长达18年的反复争夺。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丁未,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并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认,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监国。1645年至1646年,南明隆庆帝大举北伐,掀起了一次反清高潮,隆武帝战死后,郑芝龙投降了满清。
【宋应星是明朝士人装束,晚年是道士打扮】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预定明年改元绍武。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张献忠战死四川后,张献忠的部将刘文秀、李定国归顺了永历帝,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在福建也尊顺了永历帝。刘文秀、李定国在四川掀起了三次反清高潮,郑成功从福建发动了三次北伐。郑成功曾经一度差点攻占南京,最后没能和李定国在南京会师。
满清初期强力推行“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满清军队屠城杀人,汉人太多是杀不完的,杀的人越多就会越多人反抗。据史书记载:最悲壮的要数"江阴十日"。是年闰6月2日,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他们坚守城池81天,有6.7万人战死,杀死清兵7.5万余人。满清开始改变了屠杀政策,投降的军队和官吏必须“剃发易服”,在民间缓慢推行“剃发令”,全中国的汉族人全部“剃发易服”,是1683年吴三桂三藩反清失败之后的事情了。
宋应星从1646年就躲进了深山隐居,到1663年南明永历帝被杀,整个江南地区陷入长达十几年的混战,满清的剃发令只能推行到城市这一级,乡野深山满清还没有力量推行。南明灭亡不久,宋应星大约在1666年也去世,宋应星隐居在深山以道士自居,绝不出山为官不做满清的顺民,所以,隐居20年的宋应星,是不可能“剃发易服”,因此,中央卫视节目中宋应星的满清发饰和服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标准的宋应星是明朝士人装束,晚年的宋应星装束更像一个道士。








因为宋应星老人家不愿意!也就是宋应星的棺材板结实,不然这时候早去导演家里掀桌子了。

宋应星生于明朝,长于明朝,一直视明朝为正统,当隆武被灭之时,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更是服毒殉国!在永历灭亡以后,宋应星就隐居不出,无论生活多么困难也不出仕,甚至宋应星还要求自己的子孙不得出仕为官,更不得参加清朝科举!宋应星的长子与次子也一直遵从宋应星的遗嘱没有做清朝的官!
不要说什么宋应星一直活到了康熙年间!注意,那个时候没有摄像头,宋应星带着家人找一深山老林隐居是完全没问题的!还有,正因为宋应星隐居的太好了,所以他的具体死亡时间一直存疑,是2006年开了宋应星的墓才知道的具体时间!!!!

还有,注意到右边那大大的《天工开物》了吗?这四个字不觉得刺眼吗?因为《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啊!更加重要的是,在乾隆编撰《四库全书》时,因为《天工开物》中有“北虏”,所以乾隆就把《天工开物》给禁了啊。
现在给宋应星带上辫子,还把清朝的禁书《天工开物》写在旁边,难道这不无耻吗?这更让我想到了电视剧《龙珠传奇》中的李定国,那也是给李定国按了一个大辫子。然而李定国可是赫赫有名都抗清名将啊,终其一生都未剃头,哪怕是在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后,李定国也没有剃过头,更没有降过清。

这才是宋应星,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对历史都得有一个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是尊重最基本的历史,而给宋应星带上辫子,这只能说明导演组历史功课是真不扎实。
我想,哪怕是出于对宋应星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出于宋氏家族从未参加科举行为的尊重,无论任何时候,给宋应星按上辫子,恐怕都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