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最好的告别》,这本书里面讲了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我个人觉得,人生除了生老病死是公平的,其他没有任何事情有公平可言。我们面对唯一公平的这件事情,何必想那么多呢?谁也逃不开,避不了。
建议大家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尽量减少自己人生的遗憾。多给自己制造一些美好的回忆,这些事件,等到我们老了以后都是最珍贵的记忆和谈资。
也建议大家,我们在年轻时一定要勤加锻炼身体,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源。有了好的体魄,以后老了,生活质量和体验感都会好很多。
最后一点就是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多接触正能量的事和人。可以培养一两个爱好,无论是跑步、种花、钓鱼、跳舞等等,这些活动都很好,不仅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拓展社交圈,可以交到一些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天真的老了,也有人一起晒太阳喝茶聊天。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偶尔从大人的谈话中知道,人终究会死的,我恐惧的一个晚上没睡觉,小时候的很多事情都忘了,唯独对死亡
的恐惧这种事情记到现在,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这个从小孩整天盯着糖果,一下子开始关注不属于我这样小屁孩应该关注的生死大事。
年轻一点喜欢舞枪弄棒,看金庸小说学着堪破生死,但效果并不好,见到突然的非正常的死亡,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具白惨惨尸体,内心的恐惧还真不是一点点,
随着年岁的增长,正常的死亡或老死在我的心里慢慢变得自然正常起来了,有一个很喜欢我,疼爱我的阿姨去世,胆小的我居然毫不害怕的揭开盖在阿姨脸上的遮盖物。看了疼爱我的阿姨慈祥的脸容,我居然没有害怕。
年纪过了五十以后,就开始想着自己生死结局,看到一个突然就逝世的老年人,其实我是比较羡慕的,没错,是羡慕,因为我们家有心脑血管病史,我很害怕死不了,活不成,躺在床上几年,让人生厌,过着不正常而且没有尊严和质量的生活,既然总是要走的,那就不想痛苦的走,我女儿怕死人,我想啊,我最好不太影响女儿的人生,能在医院或不让女儿看到就害怕的地方走,就是我功德圆满的离开!
有心理学家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我们最根本的恐惧。
只不过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健康的时候很少对老死产生恐惧感,好像觉得这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衰老和死亡,是谁都会遇到的,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之所以恐惧老死,很大一部分原因代表着很多能力的丧失,比如说行动不便,失去了美丽,工作的能力失去了健康,而死亡了,当然代表的是生命的终结。
对老死的恐惧,实际上是对于害怕失去的恐惧,对于我们所珍视的事物关系所失去的恐惧。一般来讲,经历了一些特殊的事情的年轻人,比如说目睹了重要的人物的生离死别,或者是经历了一些重大的挫折和灾难,这个时候会产生对老老死产生的恐惧,那年老一些的老人在生病之后呢,也会产生很多的对老死的恐惧。
但是无论我们多么的恐惧死亡,恐惧衰老,衰老和死亡是一定会到来的,而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珍惜当下的时光,去做利益自己和利益别人的事情。同时呢,对我们的生命意义能够进行深入的认识,这样的话就会将对老死的恐惧,进行了升华。
我对死亡本身没有多大的恐惧,但我对死亡的过程充满了恐惧。父亲是因癌症去世的,从确诊到离世,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是我父亲人生中经历的最难熬、最可怕、最痛苦的三个月。
癌症病人最后的日子与其是说是在与癌细胞斗争,不如说是在和自己的意志斗争。父亲刚得知病情时,还在期待能有所好转,还感慨人生!还计划着出院以后,全家一起去爬山,还想在山顶上能高歌一曲,还后悔没有带母亲出去旅游过…… ,可在父亲最后的两天里,已经没有意识,不认识身边的人,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那个曾经在我心中高大威猛,能为我支起整片天空的父亲,被病魔璀璨的只剩下枯黄,瘦弱的身体和空洞的眼神……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看着他那么痛苦,那么煎熬,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绝症病人选择轻生,能好好活着谁不愿意活着呢,可当活着比死还痛苦的时候,那到不如彻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