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作为一个国人妇孺皆知的概念,无论是在各类神话的影视剧中还是小说乃至于现实生活中都经常被提到。但是一说它所代表的意义,相信大部分国人都会有些发懵。
其实,“三才”所隐藏的是中国人最基础的文化观、宇宙观、时空观,可以说一句简单的“三才者,天地人”所蕴含的却是中华民族最朴素根基的世界观。

古人认为构成世界最基础的就是“天、地、人”三才。
“天”代表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四季交替、日夜轮转等等,只有它们依时依序的变化才能保证万物生长。“地”代表着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山河地理以及各种出产的物质,没有物质万物无法生存发展。“人”则为天地所生,那就要顺应天地,效法天地的德行,来“化育万物”,否则与懵懂的禽兽就没有差别了。
《周易》是最早、最全面、最系统的提出“三才”理论的著作。《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每三爻成一卦,其实所代表的都是天地人三才,“天地居于上下,而人居其中。”“先有天地而后生人。”所以人就成了天地的中转站,能“代天传令”,而天道恒常不变,但是如果地道(也即所处的位置,环境)和人道(人的个人努力)发生了变化那么也就大于了天道的三分之一,人的命运也就改变了。当然这种变化不是强行的去改变,在个人来说不是什么“人定胜天”,而是应该顺应天地,“天理”在人道中来看就是以“仁义”“德行”来做事,不可亏心害人,更不可违法乱纪,而且要找准自身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天理”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老子像
总而言之,“三才”的思想一以贯之,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加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三才:指天、地、人。
最早出自《易经》。
《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也就是说,易经的卦象之“六爻”,就分别由天地人三才的不同而展现其不同的含义。所以可以说,命数就是这个天地人三才之道组成的。
可以说,命运三分之一由天定,三分之一由地定,三分之一由人自己定!三者之中任意变其一,命运即可改变!所以道家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开国太祖也说:“人定胜天”!
《道德经》也说: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说完整了,应该是“人—地—天—道 合一”。这样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