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因其叫声婉转悠扬,给人以哀怨动人之感,常引起游子强烈的思归之情,故在古代诗词创作中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烘托离愁别绪与思乡怀人之情的意象。
实例体现:
1、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杜牧的《越中》: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3、苏轼的《浣溪沙》: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4、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的象征意义是:离愁、悲情、爱情、相思,读音为zhègū,是雉科鸟类的一属,多生活在丘陵、矮小山岗、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
例句:
1、蓝桥只在彩云间,断翅鹧鸪无处眠,柳色还同当年翠,人儿不似旧时欢。
2、以色列王出来是寻找一个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一般。
3、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扩展资料:
鹧鸪鸟, 鹧鸪,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俗名:赤姑、花鸡、怀南、越雉、鹧鸪、鹧鸪鸟、中国鹧鸪,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
栖于低地至海拔1600米的干燥林地、草地及次生灌丛。喜群居生活。鹧鸪既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美食珍禽。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
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
辛弃疾这首蛮喜欢!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象征含义:鹧鸪,似鸡而小,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别绪。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鹧鸪在我国古代象征着离愁,伤感,孤独等意境。鹧鸪的声音凄清,容易引发惆和思念。鹧鸪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所以也会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一般表达的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哥哥”,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
生活习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
中华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以上就是关于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鹧鸪的象征意义在基督教的全部内容,以及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怎么解除QQ支付密码
下一篇:怎么更改小米云服务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