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公、官人都有古代妻子对丈夫称呼的解释。
相公:
1、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2、旧称成年男子。
3、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4、男妓。
官人:
1、唐朝称当官的人,宋以后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称。
2、妻子称呼丈夫。
1、官人娘子相公是对丈夫妻子的称呼。
2、夫妻的称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良人”就是指古时候夫妻之间最早的称呼,也是共同相互的称呼。但是良人一词显示不出来男女的性别,古时男女地位相差并不悬殊。
3、后来在“良”字右边加上“阝”变成郎。“良”字左边加上“女”变成娘,男唤作“郎”,女唤作“娘”,“郎君”为丈夫,“娘子”为妻子,夫妻关系可谓相当“良好”。
4、在宋代,妻子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娘子”或者“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较文雅的叫法。
5、后来,在戏剧流行之后“相公”这个称呼也就跟着流行起来,从官人的“官”,进步到相公的“相”。
6、上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但使用“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得有“资产阶级”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
7、“丈夫”的由来: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所以,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8、“妻子”的由来:“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这个很好理解,虽然相公和官人都有丈夫的意思,相公指的是女子嫁入男方家,而官人则是指男方当上门女婿的意思!
古人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之中,能够相识相知相爱,最终结为夫妻的几率极小,足以称得上难得的缘分。唐代女诗人李冶,在的作品《八至》里写道:“至亲至疏夫妻。”在不同朝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各有差异,今天介绍其中5个,第三个非常好听,第四个少有人知。
第一个:老爷
此称呼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达官贵人身上,无论正妻还是妾室,都把丈夫喊作老爷,就连府上的仆人丫鬟也这么叫。在一些古装剧里,经常听到“老爷”的称呼,代表主人身份最贵,至少是地主乡绅,普通人家的妻子,不会把丈夫称作老爷。
第二个:相公
最早的时候,相公属于对丞相、宰相的尊称,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羽猎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驸流星。”此处的相公,指的是丞相曹操。北宋名相王安石,性格相当执拗,只要他想做的事情,谁劝都没用,一旦发起脾气,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因此人称“拗相公”。
后来,相公的含义逐渐演变,久而久之,就成了丈夫的代名词。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代妻子之所以称丈夫为“相公”,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丈夫功成名就,做到宰相的位子;二是体现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毕竟“相”已经是古代最高的官职。
第三个:郎君
古代许多官职中都带有“郎”字,像郎中、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君”通常指代品行高尚之人,故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汉代的郎君是一种官职,《后汉书》记载:“夷人欢喜,奉迎道路,郎君仪貌类我府君。”
等到唐朝时期,郎君的意义发生变化,慢慢成为妻妾对丈夫的称呼,不但颇为文雅,而且非常好听,也算是一种爱称吧。
第四个:良人
看到“良人”这个称呼,是不是觉得有点费解,笔者起初也没有想明白,为何古代丈夫会被妻子称为良人呢?虽然很少见,但确实如此。早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写道:“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第五个:官人
从字面意思看,“官人”就是古代当官之人,其实也可以如此理解,只不过太片面,即使平头老百姓,如果生活在宋朝,都被会妻子称为官人。读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记得,西门庆就被叫作西门大官人,“官”与“管”发音差不多,官人也能解释为家里管事的人。
除了以上五种,“外人”也是古代丈夫的一种称呼,一般妻子向别人介绍丈夫的时候会说:“这位是我外人。”并非见外,而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丈夫则称妻子为内人。
以上就是关于官人娘子是哪个朝代的称呼,在古代的官人和相公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在古代的官人和相公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