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方法如下:
1、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请教。
2、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数学手段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时与同事交流。
4、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
5、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和握笔姿势。
第一, 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思想、较强的思维和渊博的知识。
当今世界正面临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要想较好地面对时刻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这样的素质就不会适应当今社会,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
第二, 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养成良好品德。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品德,要在言语、动作、思想上给学生榜样,引领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三, 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培养的学生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老师要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四,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问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
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那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则"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教师要做到:(1)、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并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样当好一名学前班数学老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的演讲的全部内容,以及怎么样当好一名学前班数学老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