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平南蛮,吕凯和马谡都说过:“平定南人,兵伐为下,攻心为上。
”意思是告诉诸葛亮要想彻底征服南蛮,必须让其心服。
诸葛亮7次抓孟获,孟获是南蛮的头目,只有让他心服,才能彻底解决南蛮问题。
诸葛亮多次抓他,孟获都觉得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拒绝投降,诸葛亮为了收其心,一直到第七次,孟获连藤甲兵都败了,自知无力对抗诸葛亮,又感诸葛亮仁德,遂率部投降。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大慈大悲、爱惜人才、不忍杀掉孟获;但事实上,诸葛亮采用的正是“攻心之计”,其意在于,通过孟获使南方彻底臣服于蜀国,让他的北伐无后顾之忧!
先让我们回到历史,去一探究竟。
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刘禅继位后,蜀中所有的事几乎由诸葛亮一人决定。诸葛亮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没曾想刘备病故后,云南、贵州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有个豪强名为雍闿,听闻刘备病故,将益州太守谋杀后,发动政变。他一面投靠东吴,一面拉拢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孟获。
当时的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先主病逝,元气大伤,顾不得出兵。诸葛亮一边派人与东吴讲和,一边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草,训练兵马。
两年后,局面稳定,诸葛亮决定出兵南方。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军南征。大功告成之际,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向蜀军袭来。诸葛亮事先听说过孟获为人忠厚、待人诚恳、且英勇善战,在南方极得人心。因此,决定将他争取过来。
诸葛亮善用计谋,而孟获有勇无谋。诸葛亮指挥蜀军故作败退迹象,引得孟获率军深入,遂将他一举擒获。
按理来说,双方交战,敌军主帅被擒拿,其军已然溃不成军,只需乘胜追击,即可大破敌军。但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南方的威望,认为只有让孟获真正归降,才能保证南方真正的稳定。于是,亲自给孟获松绑,并陪他观看了自己的军营,将他释放。
回到营地的孟获重整旗鼓,自以为摸清了诸葛亮的部署,又一次进攻蜀军。可他哪里晓得诸葛亮的心思,又一次“乖乖地送来门来”,被擒获。
第二次被擒的孟获依然表示不服,诸葛亮淡然一笑,又将他释放。
再一次回到部落的孟获变得小心翼翼,坚守不出。诸葛亮一面派兵假装渡河,一面令大军绕到上下游,渡河包围孟获,没有任何意外,孟获第三次被擒。
即使孟获三次被擒,可他没有一丝表示服气的样子,诸葛亮也照例款待他一番,就放他回去了。众将士不解,诸葛亮解释说:“靠武力往往压而不服,这样才会让他心悦诚服。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要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次又一次,直到擒获七次以后,诸葛亮照例款待,然后送孟获出门,这次,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诸葛亮任孟获为蜀汉官吏,不留汉官。孟获回去后,南方没有再出现一次叛乱。孟获忠于蜀汉,南方一带就彻底安定了。
七擒孟获一事,充分表明了诸葛亮是一个善攻心计、善用谋略的人,也是诸葛亮超人的学问才华的具体表现,这一点使世人钦佩。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诸葛亮之所以要七擒孟获是因为要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而且诸葛亮要使孟获心服口服,所以诸葛亮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而这七擒孟获分别是:1.诸葛亮先是设下埋伏,然后再派人把孟获给引过来,被活捉;2.孟获打仗结果打败了,但是他觉得胜负是兵家常事,下次会赢,所以诸葛亮放他回去了;3.大傻瓜孟获让弟弟诈降,结果被诸葛亮反诈又输了;4.孟获扮作鬼神,被诸葛亮识破,又输了;5.孟获去求援助了,但找错人,又被捉;6.孟获让自己的妻子帮助自己,诈降,又被识破,又输了;7.孟获又请来兀突骨带领的乌戈国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又输,这次心服口服了。
以上就是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用意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用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