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热过程中压强与体积关系:dW=n*Cv*dT。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体积。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都是零体积的。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就是,不能和外界有热交换,Q=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得:△u=w 体积变小,也就是w>0,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反之体积增大,也就是,w<0,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1、压强乘以(变化的)体积等于功。PV从单位上分析是功的单位,但是对于气体而言,体积和压强是某一个状态下的值,不具有过程性质,因此不能理解为功的概念。
2、其实是根据克拉伯龙方程来的,根据PV=nRT,里面的参数P、V、T都是某个状态点的参数,而我们默认充气前后的温度是相同的,不是绝热的过程,而n和R都是常数,因此对于两个状态就可以将P1V1=P2V2了,故而有你所提到的问题。
3、如果是要理解为功的话,P或者V中必然有一者是变化的量,比如,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压强增大了2Pa,或者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了2m³,而“增加”一词就表示了一个过程。但是这个题目显然不是一个过程增量,而是某一个定状态下的参数。

扩展资料:
相关推导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 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R是气体常量。p为理想气体压强,单位Pa。V为气体体积,单位m3。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mol,T为体系温度,单位K。
可以看出,此方程的变量很多。因此此方程以其变量多、适用范围广而著称,对常温常压下的空气也近似地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把理想气体方程和克拉伯龙方程等效是不正确的。一般克拉伯龙方程是指描述相平衡的方程dp/dT=L/(TΔv)。尽管理想气体定律是由克拉伯龙发现,但是国际上不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叫克拉伯龙方程。

扩展资料
特点:
1、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模型。
2、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实际气体都可看成是理想气体。
3、从微观上说:分子间以及分子和器壁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4、从能量上说:理想气体的微观本质是忽略了分子力,没有分子势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有分子动能。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左边的公式是右边的推出来
绝热:Q=0,则内能的变化等于做功,即dW=n*Cv*dT,(dW=-P*dV)
-P*dV=n*Cv*dT
再根据P*V=n*R*T,可得:
n*R*T*dV/V=n*Cv*dT
dV/V=(Cv/R)*dT/T
对此式两边积分,便可得到左边第二式
再代入P*V=n*R*T转换,可以得到第一、二式
以上就是关于绝热过程中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全部内容,以及绝热过程中压强与体积关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