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结构就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准确的说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所有的数据都是由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构成单位。
而数据元素由多个数据项构成。
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存储在磁盘中的方式。
它所研究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法,包括数据结构中元素的表示及元素间关系的表示。
4种逻辑结构及特点:
①
集合
集合中任何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②
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中的
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锁链”。
③
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其形态有点象自然界中的树。
④
图状结构
图状结构中的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数据结构的物理结构是指逻辑结构的存储镜像(image)。
逻辑结构:指一个文件在用户面前所呈现的形式.物理结构:指文件在文件存储器上的存储形式.
逻辑结构有两种形式:①记录式文件(有结构式文件).②字符流式文件(无结构式文件),也称流式文件.
物理结构:所谓文件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存放在硬盘上时硬盘磁粉的排列形状.
物理结构的形式:①连续文件结构②串联文件结构③索引文件结构④散列文件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人对数据的理解,而进行抽象的模型 . 物理结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法,即计算机对数据的理解,逻辑结构在计算机语言中的映射.
以上就是关于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各有什么特点的全部内容,以及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各有什么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