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该成语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的事。
以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意思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典故:
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 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出自《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篇〉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参考: 维基文库 zh.wikisource/zh-hant/%E5%AD%9F%E5%AD%90/%E6%A2%81%E6%83%A0%E7%8E%8B%E4%B8%8A#.E4.B8.89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原文为: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跑了百步后停了下来,有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了下来。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是一个含有成语,一般指的是在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的情况下,虽然在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这句话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孟子》的介绍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以上就是关于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哪里,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出自哪里的全部内容,以及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哪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