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菖蒲挂在门口是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为了辟邪。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从艾和菖蒲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把艾草悬挂在家门口,还有辟邪、防病的目的。并且在古代的时候端午节还是“卫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洒雄黄水,饮雄黄酒,并且悬挂艾枝、菖蒲,就是希望能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因为端午节一到,天气炎热了,蚊虫、毒蛇也多了,其实这是一种值得继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不挂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药性最强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说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不能挂,是因为艾草被太阳暴晒后,药性便变得没有那么浓烈,所以为了让艾草的药性更大,驱除蚊蝇的作用越明显,人们一般会在端午节一大早时上山采摘。
不挂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因为艾草要挂在门口的两侧,是一家人的门面,所以那些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属于残次品,不管是外貌还是从功效上,都没有大棵的艾草作用好,所以这样的艾草也是不能悬挂的。
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1、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就拿插艾叶来说,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具有相应的典故,听起来很有趣。
2、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端午五月五,正是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在古代因为条件有限,人们很容易受湿气侵蚀影响而感染疾病。而艾草是可以治病的药草,在家里摆放些可以起到消除病毒和驱除蚊虫的作用,发展到后来,端午节在门前挂艾草就有了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了。
菖蒲,其叶子形似剑,除了自身自带杀虫灭菌效果,古人将它挂在门前也是想起到驱邪避害的用处。甚至还有更讲究的,还会把菖蒲直接剪成宝剑形状。
扩展资料
端午门前要挂艾草菖蒲的讲究:
1、端午菖蒲插或悬在门上
通常将菖蒲(蒲剑)、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2、端午菖蒲和艾叶用红线绑住插在门楣上。
菖蒲、艾叶容易成活,在双牌县泷泊镇义村,就有不少人家在房前屋后撒上一把种子,端午节时收上来,用红布条或者红颜色的线,将菖蒲和艾叶系系在一起,插在门楣上,可以驱散蚊子等害虫的侵扰。
01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但随着时代科学常识的普及,当下人们很少会有驱邪驱魔的迷信思想,挂艾蒿菖蒲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更多是驱除蚊虫,纪念屈原等。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也是人们纪念楚国大文学家屈原先生的日子。在端午这一天,除了吃粽子之外,每户人家的门口都会挂着菖蒲和艾草。这是因为农历的五月正是蛇虫鼠蚁非常多的时候,因此挂上菖蒲和艾草可以利用它们的气味和药用价值驱赶这些害虫,起到保平安的作用。
民间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以看出,民间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在端午节,人们就将贴灵符一样的,将菖蒲和艾草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边上。传言草蒲是古时候防疫驱邪的灵草药,它就像可以驱逐不好的东西的利剑一样。同时也因为它的外形像剑一样,于是挂在门口就像宝剑一样可以驱逐邪气。人们称它为“水剑”或“蒲剑”。
在清代和晋代古人有所记载,称它为可以驱邪的宝物;艾草就是人们非常见的草药,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将它作为治病的药材,我们平时看到的中医治疗时,艾炙就是用艾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所以民间不仅将它用作治病的良药,也将它挂在门口当作驱邪的物品。
以上就是关于艾叶菖蒲挂在门口什么意思,为什么端午节要在门上插艾叶和菖蒲呢的全部内容,以及艾叶菖蒲挂在门口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