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位差的计算公式为:Q=Q3-Q1。四分位差反映了中间50%数据的离散程度,其数值越小,说明中间的数据越集中;其数值越大,说明中间的数据越分散。而且四分位差不受极值的影响。
公式是在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
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计为数组a(1 to n),n代表数据的长度
2、确定四分位数的位置:b= 1+(n-1) × 0.25= 2.25,b的整数部分计为c b的小数部分计为d
计算Q1:Q1=a(c)+[a(c+1)-a(c)]*d=a(2)+[a(3)-a(2)] *0.25 =15+(36-15)×(2.25-2)=20.25
3、计算如上 Q2与Q3的求法类似,四分位差=Q3-Q1
例如:
数据总量: 7, 15, 36, 39, 40, 41
一共6项
数列项为偶数项时,四分位数Q2为该组数列的中数,(n+1)/4= 7/4 =1.75,Q1在第一与第二个数字之间,3(n+1)/4= 21/4 =5.25, Q3在第五与第六个数字之间,
Q1 = 0.75*15+0.25*7 = 13,
Q2 = (36+39)/2= 37.5,
Q3 = 0.25*41+0.75*40 = 40.25.
扩展资料: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是指在统计学中把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值。多应用于统计学中的箱线图绘制。
它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的数据。很显然,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因此通常所说的四分位数是指处在25%位置上的数值(称为下四分位数)和处在75%位置上的数值(称为上四分位数)。
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类似,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与中位数不同的是,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会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会很大。
四分位差(quartile deviation),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它是上四分位数(QU,即位于75%)与下四分位数(QL,即位于25%)的差。计算公式为:Qd =QU-QL,四分位差反映了中间50%数据的离散程度,其数值越小,说明中间的数据越集中;其数值越大,说明中间的数据越分散。四分位差不受极值的影响。
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茎叶图用公式计算四分位差。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茎叶图四分位差计算公式是Q=Q3-Q1,四分位差表示了一组数据中间50%的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它可来衡量中位数的代表性。茎叶图又称枝叶图,由统计学家约翰托奇设计,它的思路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位数进行比较,将数的大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位作为一个主干(茎),将变化大的位的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干的后面,这样就可清楚地看到每个主干后面的几个数,每个数具体是多少。
以上就是关于四分位差怎么计算的全部内容,以及四分位差怎么计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