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动滑轮的重力是F=1/n(G物+G动),n是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的股数,F是拉力,变化形式可得G动=nF—G物,一般题中不计摩擦及绳重,就可以用这个公式。
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最多能够省一半的力,但是不省功。与定滑轮能够组成滑轮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不计动滑轮重的话,拉力等于物重的n分之一,物重等于拉力的n倍。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G物+G动)÷F 上面的公式只有在静止状态下成立,因为滑轮阻有摩擦力。在乎略摩擦时要求G动必须同时知道年、G物和F。这里G动是指所有动滑轮所受到的重力,各动滑轮受到的策略一样。
这题我做过,好像是求动滑轮重力,不是求滑轮组重力。
不计摩擦时:
①G动=FN-G物(F为拉力,N为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常用)。
②G动=W额/s(W额为机械做的额外功,s为动滑轮移动距离,不常用)。
③η=G/(G+G动)(η为机械效率,较为常用)。
计算:
一、F=G/2(理想化,不计滑轮受到的重力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二、F=(G+G动滑轮)/2(考虑了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三、F=(G+G动滑轮)/n (n代表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这是一个滑轮组)。
动滑轮重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另外,在生活中不能忽略动滑轮本身的质量,所以在动滑轮上升的过程中做了额外功,降低机械效率。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动滑轮的重力,人通过滑轮组拉自己绳子段数的判断的全部内容,以及怎么求动滑轮的重力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