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 . 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纳西姆 . 尼古拉斯 . 塔勒布 著
《Antifragile .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Nassim Nicholas Taleh
又是本厚厚的书,也许并不是那样的热爱看书,看得有些匆忙、有些走神,似又有些理解,但记录于此。
反脆弱,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让事物变得更好、从中受益;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损失;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消除不利因素;
利用而不是躲避:受益、反弹、不确定性、随机、混沌、混乱、强韧性、抗击打、创伤后成长、自我学习改进、依赖性、反预期、副现象、机会主义
应激反应、过度反应,自省、自建,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试错、选反权、理性、最佳选择、
平均斯坦、极端斯坦,波动、系统改善、对风险的抵抗程度,不对称性、非线性规模,反诱因、反代理,自由探索、积极冒险
钟摆理论,左、右,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周而复始。
普罗拉斯提斯之床,希腊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强盗(普洛克路斯忒斯),开设黑店,拦截过路行人,特意设置了两张铁床,一长一短,强迫旅客躺在铁床上,他用利斧把旅客伸出来的腿脚截短。指用性线方式解决非线性问题
医源性损伤,诊疗过程中导致的损伤,是无意识、操作不慎及医疗副作用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欲救人一病却害人一命
火鸡理论,每日农夫进棚喂鸡,时间一入鸡得出“农夫来则有食吃”的结论,而感恩节的接近却是“农夫来一斧要小命”
杠铃策略,两头重中间空,绝大部分资源放在稳收益处,小部分置于高风险、高收益处;驯化而非消除不确定性
凸性理论,风险、潜在收益与(小)损失之间的不对称关系
三元结构,三类事物,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
历史其实大部分源于“黑天鹅”(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本是不可计算的)事件
积极地进行破坏和更替、选择和重组
无法跨领域理解是人类固有的缺陷
困难唤醒了天才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从挫折中产生的强于常人的动力和意志力也是额外的能力
能挨过这种诋毁,则能大大受益;越是为自己辩解,越会越描越黑
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
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原本可以避免的慢性应激损 -- 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
利用微小的象错误改进自身;变化导致错误,也会增强适应性;局部的伤定促进整体的改善 -- 微小的而非严重的和毁灭性的错误,持续不断的小刺激,促进自身的成长
波动性有助于改善系统,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而成就了长期的稳定性 -- 波动带来更多选择,持续的波动减小遭遇“黑天鹅”的机会
抽象事物,人类对所有不具体的东西都嗤之以鼻
任何拘泥于计划、不善变通的事情必然失败,生存取决于适应性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轻度控制是最有效的,严密控制会导致过度反应
自以为正确的人其实偏离了正轨,人类总是有必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万物正常运转
低能力和高干预(对噪声和信号缺乏区分,对噪声过度反映),自发运作和痊愈,人类生活的随机性 -- 关注重大数据和条件的变化
黑天鹅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防止灾难发生的人,而灾难没有发生也就无人认可英雄 -- 总是有知识所无法达到的极限
建立在自以为理解了事件发生概率的错觉之上的系统注定要崩溃
坏事对人的触动远大于发事,有利与不利结果的不对称性
淡化所拥有的东西在心中的地位,任何损失都不会带来痛苦,波动性也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
确保发生不可接受情况(即毁灭或灾难)的概率为零 -- 不惧风险,但要确保潜在收益,避免完全损失
起而行,而非坐而谈
当有一定优势时,并不需要完全了解某一事物,可选择性带来的优势就是当正确时,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不必每次都正确
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
试错过程是犯小错误,却能获得大收益;在疯狂之余保持理性,在看到有利机遇时及时抓住
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
理性:以一定的智慧来识别有利的结果,以及知道该放弃什么
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
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
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的行为
将不理解的事物误当作不合理的事物,将不可叙述的事物误认为愚蠢的东西 -- 人在生活中最严重的错误
行动往往比你倾向于相信的更加明智、也更加理性,选择时有理性
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没有意义 -- 被平均
模型从本质上说是现实的简化;知道要往哪里去,才能抵消负面影响;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
伪证总是比证实更容易找到依据;努力想出一个以上的原因,实际是正在试图做一些事情
未来大多存在于过去之中 -- 过去之选择决定未来之状况
一个物体的强韧性与它的当前寿命成正比 -- 活得越长越强韧
大多数未经历练的想法往往是脆弱的
人类的大脑喜欢最轻松的方式,大脑了偏好走捷径
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永远需要的东西
非自然的东西需要证明其利益,但自然的事物则不需要
强韧: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任何理论只要在大脑回路中找到依据,就似乎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 -- 想当然?
应该责成预测的人承担风险,不承担风险就不要发表意见 -- 谁下结论、谁实施、谁负责
事后预测总是在事情发生后对其进行解释,即空谈 -- 马后炮
只说不做的人越来越多,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是现代主义的分工的产物
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
千万不要把你的敌人逼到死路上
风险需要你用行动而不能用空谈去解决
谁有自主意见,谁就是自由的;依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选择自己信念
上一篇:SpringBoot-核心技术篇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