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晚,据港交所信息显示,京东物流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披露聆讯后资料集。京东物流即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继京东(JD.US)、达达集团(DADA.US)和京东健康(06618.HK)后第四家IPO的京东系子公司。
图1:京东物流通过港交所聆讯

来源:港交所
与上次京东物流递表港交所的招股文件相比,此次更新了2020年的最新营运数据。
中国最大一体化物流服务商,市场空间巨大
京东物流孵化于京东集团,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京东物流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基础设施、技术及运营和行业专业知识,设计并开发了覆盖广泛且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并缩短履约时间。
凭借专有技术、专业知识,可以智能地将库存放置在距离潜在终端消费者最近的仓库中。当订单下达后,可从终端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发出货物从而实现迅速的履约并获得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
2020年,京东集团通过京东物流的网络处理的线上零售订单总数中,约90%可于下单当日或次日送达。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19年总收入计,京东物流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自2017年以来,京东物流开始向外部客户开放物流能力及资源,并独立于京东集团运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特点及场景定制系统,开发及优化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仓配服务、快递快运服务、大件服务、冷链服务及跨境服务。一体化业务模式使公司能够一站式满足所有客户供应链需求,帮助客户优化存货管理、减少运营成本、高效地重新分配内部资源,从而最终使客户得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因此能够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从而增强竞争地位。
由于中国经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令客户需求日渐多样化。目前,该需求由市场上现存众多分散的物流企业承接,但服务水准严重不足,为京东物流这类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根据灼识咨询报告,预计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人民币2万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币3.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约为同期中国物流支出增速的1.8倍。
近年收入稳定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京东物流的物流网络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地区、城镇及人口。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已运营8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千万平方米,包括云仓生态平台管理的面积。
于2020年,公司为超过19万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广泛覆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行业领域。
伴随着公司的扩大,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公司的业绩数据也逐步向好。
公司的收入由2018年的378.7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733.75亿元人民币,而顺丰控股(002352.CN)在2020年的收入为1539.87亿人民币,京东物流的收入已达到顺丰控股接近一半的收入,并且京东物流在2020年的收入增速47.20%高于顺丰控股在2020年的收入增速37.25%。
图2:京东物流主要财务数据

来源:京东物流招股说明书
除了收入的增长,公司的毛利率也不断增强,由2018年的2.9%增长至2019年的6.9%,并进一步增长至2020年的8.6%。
成本上,公司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高居不下,在2020年达到最高,占总收入比例约2.5%。
虽然公司的研发开支成本在加大,但公司的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3.4%减少至2020年的2.8%;一般及行政开支占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3.8%减少至2020年的2.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亏损额分别为27.65亿元人民币、22.37亿元人民币及40.37亿元人民币。
目前,京东物流逐步向外部客户发展业务,减少过于依赖京东集体的风险。
而公司强有效的行业服务,也令公司的外部业务发展越来越好。据国家邮政局资料,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的快递用户满意率连续三年跻身前三位。于2020年12月期间,公司的有效申诉率仅为0.002,远低于行业平均值0.22。
综上所述,虽然京东物流尚未实现盈利,但基本面扎实,并且从市场地位、行业前景、技术壁垒等多个角度看,京东物流也是一个较有潜力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于港交所正式上市,港股在上市首日上涨55.85%,并在去年12月底快速涨至198.5港元/股;此次同为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物流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必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上市首日及往后的股价都值得期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