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王洪岩)
1 驾“轻”就熟,医美业务稳中求进
1.1 多管齐下,医美业务“轻”松驾驭
2013 年,华东医药通过子公司——华东宁波独家代理引进国内首个韩国原装进 口,并获得欧盟 CE 认证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商品名:YVOIRE 伊婉), 进军美容整形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开启了公司在医美业务板块的布局。后通过收购、 参股、战略合作等方式继续将公司医美业务拓展至可吸收埋线(Silhouette)、胶原蛋 白刺激剂(Ellans 少女针)、冷冻祛斑和美白相关医疗器械(R2)、肉毒素(Jetema) 及新型高端含利多卡因玻尿酸填充剂 MaiLi。不难看出,公司在医美业务的拓展上倾 向“多方式拓展”+“聚焦轻医美”的主线。
1.2 毛净利率稳中有增,医美业务小而美“蓄力待发”
截至 2020 年底,公司资产总额 242.01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46.20 亿元。ROE 为 20.95%,连续 14 年保持在 20%以上。公司毛净利率呈稳步增长趋 势。2011~2020 年,公司毛利率由 19.63%提升至 33.05%。同期,净利率由 4.37% 提升至 8.64%。
2018~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06.6/354.5/336.8 亿元,增速分别为 10.2%、15.6%、-5.0%。2020 年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美三大业务占比分别为 65%、32%和 3%,由于公司医美业务多个产品还在储备中,占比还较小,医药商 业和医药工业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营收增速来看,公司国际医美业务在 2019 年增速为 570%,远高于医药商业和医药制造业,2020 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 响,公司医美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放缓,2021 年上半年公司医美业务恢复快速增长, 国内医美业务增速为 46%,而公司总体营收增速为 3%,预计随着疫情淡化及公司更多医美产品上市,医美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

2 相继入局“注射+仪器” ,微整后靓丽前行
2.1 注射 1.0 时代玻尿酸广布局,2.0 时代少女针领跑
子公司华东宁波医药自 2013 年开始独家代理韩国 LG 旗下 YVOIRE 伊婉玻尿酸产品,目前在国内上市 4 款产品,分别为伊婉 C、伊婉 V、伊婉 C Plus(致柔)、伊婉 V Plus(致美),定位中低端。根据更美 APP 发布的《2019 年医美行业白皮书》介绍,伊婉是用户满意度最高且医生最爱的玻尿 酸品牌。2020 年 10 月,公司通过子公司 Sinclair 参股瑞士先进医美研发机构 Kylane Laboratoires SA(以下简称“Kylane 公司”),获得其 20%的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同时,双方签署产品合作开发协议,Sinclair 公司每年将向 Kylane 支付一定金额支 持其研发活动,并有权以约定对价获得 Kylane 公司在面部和身体填充剂领域两款重 点研发产品的 IP(知识产权)及其全球权益。2020 年一季度 Sinclair 公司取得了 Kylane 公司 MaiLi 系列玻尿酸产品的全球独家许可。Maili 系列玻尿酸采用了 OXIFREE 专利技术,数据显示,与乔雅登丰颜相比MaiLi具有更好的丰盈力与弹性, 公司产品上市后将瞄准全球高端市场。

Ellanse 少女针获批,医美 2.0 时代领航者:公司在 2018 年收购英国医美公司 Sinclair 全部股份,并获得包括 Ellanse(少女针)在内的核心产品。2021 年 4 月少女针获 NMPA 注册批证,预计 2021 年下半年上市。医美 1.0 时代主要以玻尿酸等 填充产品为主,2.0 时代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在进行填充的基础上促使胶原蛋白再生,医美注射开启再生时代。少女针通常被认为是“玻尿酸+童颜针”的结合体,与透明质酸和传统的童颜针相比,少女针维持时间更长,更为安全。目前国内获批 III 医疗器械的微球产品只有圣博玛和爱美客的童颜针和宝尼达以及公司的少女针,市场上比较常见的 Sculptra 塑然雅、AestheFill 爱塑美和 Derma Veil 得美妍还未获得 NMPA 注册批件,正规市场上严禁销售和注射。
“填充+刺激胶原再生”双重功效,有望获得部分传统玻尿酸消费者的青睐: Ellanse 少女针是由 30%的聚己内酯微球(PCL)和 70%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制成的。注射少女针后,拥有绝佳的粘度以及弹性的凝胶载体 CMC 能够实现即刻填充,抚平肌肤的皱纹,使肌肤重拾弹性,并且在注射后一段时间能够被人体吸收;在 注射 3 个月后,PCL 能够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增生,逐渐替代被吸收 CMC 凝胶载体, 保持肌肤的饱满和弹性,因此少女针能够达到“即刻填充+刺激胶原再生”的双重功效。 Ellanse 具有 S、M、L、E 四个系列的产品,其中维持时间最长可以达到 4 年。临床 实验结果表明,对少女针的注射效果,82%的患者在治疗后 24 个月对 Ellansé 感到满意,78%的患者在注射后 24 个月时表现出重复治疗的意愿。凭借“填充+刺激胶原 蛋白再生”双重功效,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持久性,预计少女针有望受到部分玻尿酸和胶原蛋白注射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公司医美板块又一拳头产品。

2.2 公司与 Jetema 强强联手,把握肉毒素市场绝佳格局
肉毒素专注皮肤“减法”,去除动态皱纹: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细菌毒素,有 A-H 等 8 种不同的血清型,最初运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治疗, 2002 年开始 A 型 肉毒毒素应用于医美领域,其注射剂能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乙酰胆碱信号传递,使肌肉麻痹与松弛,从而达到去除动态皱纹的美容功效,持续效果平均可达 3~6 个月。国内正规肉毒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益于注射类医美项目的迅猛发展以及肉毒素产品的推广,中国正规肉毒素市场稳步前进。从销售额来看,2019 年中国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销售额首次达到 2 亿元。2020 年中国合规医疗机构肉毒素市场规 模达 38 亿元,2015~2020 年 CAGR 高达 25.9%。

肉毒素获批严格准入门槛高,竞争格局较好:肉毒素作为一种毒麻类药品,其 在中国所需的获批流程较常规医疗器械类产品较长,标准更严格。从最开始的立项 到最后获批需要至少五期临床试验,最少八年时间,若直接引入海外认证产品, NMPA 规定检验流程必须从临床试验开始,获批时间不少于五年。因此中国肉毒素 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一旦获批竞争格局相比于医美其他板块较好。“双雄垄断”局面被打破,开启“四国鼎立”时代:由于中国市场对于肉毒素的严格管理,2020 年前中国正规肉毒素市场内仅有中国兰州生物的衡力以及美国艾尔建 的保妥适两名玩家,占据中国肉毒素九成以上的市场。2020 年下半年由法国益普生公司生产的吉适和由韩国 Hugel 公司生产的乐提葆相继获批上市,至此中国获批肉毒素品类增至四个,获批产品在规格、弥散性以及包装形式上各异、涵盖更多的价位段,中国正规肉毒素产品得到进一步丰富。多品牌申请中,国内肉毒素市场欣欣向荣:目前中国肉毒素市场已获批上市 4 款产品,此外有多款新产品及新适应症在临床试验中。就项目进度来看,德国西马已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上市申请,其次是大熊制药的韩国绿毒、韩国 Hunos 和爱美客合作的韩国橙毒以及复星医药和 Revance 合作的 RT002 都在进行 III 期临床试验。
国家针对肉毒素政策趋严,严厉抵制水货市场:中国肉毒素市场中长期存在正 规产品与水货、假货并存的现象。根据头豹研究院披露数据,2020 年中国正规肉毒 素销量占比仅为 34%,虽较去年有所上涨,但因大量尚未获批白毒、粉毒、绿毒等 产品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市场导致水货市场猖獗。我们认为中国正规肉毒素规模提升 的推动因素包括消费渗透率的提升和正规产品对水货产品的替代,随着获批产品的 丰富和市场监管的趋严,正规产品有望逐步取代水货产品,获得快速稳步增长。

中国医美消费走进大众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站在全球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医美市场仍处于起步状态,在渗透率、消费频次、消费额等方面皆远低于其余国家,中国2019年总体医美渗透率为 3.6%,仅达到韩国美国等医美大国的 1/5,但是 2019 年一线以及二线城市整体的渗透率与韩国、美国医美大国的平均水平持平。对标发达 国家,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广大的低线城市人群的医美需求将逐渐显现,中国医美渗透率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预计未来 5~10 年后肉毒素市场进入黄金时代:根据新氧 2019 年白皮书显示 在中国注射类手术中,玻尿酸注射占 66%,肉毒素注射占33%,玻尿酸与肉毒素的占比为 2:1,与全球肉毒素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情况相悖,究其原因是中国人与西方人 对于医美的不同效果追求,中国更追求身材脸部塑形、尖下巴、小 v 脸,而西方因天 生立体五官,更多追求除皱,抗衰老,而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分别对应着玻尿酸与肉毒素。根据艾瑞咨询和 ISAPS 披露的医美患者年龄分布可以看出 35~50 岁 的用户对于除皱抗衰老效果更加憧憬,而中国医美用户普遍年轻化,集中在 25~35 岁之间,预计在 5~10 年后,中国医美用户除皱需求增长,肉毒市场有望迎来新一 轮增长。

2020 年公司获得 Jetema A型肉毒素产品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入局肉毒市场: 根据抗原性的不同,肉毒素分为 A、B、C、D、E、F、G 七个类型,其中A型肉毒素毒力最强。Jetema 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获得 A 型、B 型和 E 型肉毒毒素的公司,同时其肉毒杆菌菌株是在 2017 年与英国公共卫生(PHE)签署协议后从英国引入韩国的,来源相对安全与透明化。Jetema 于 2020年在中国启动针对临床 A 型肉毒素产 品的注册报批工作,预计于 2024 年获批上市。A型肉毒杆菌毒素商业化已数十年经 验,临床失败的风险相对较小,加上 Jetema 肉毒素所采用的菌株符合美国和韩国 cGMP 标准的生产和管理工艺且并未像韩国其余菌株存在争议,未来有望在中国肉毒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3 注射类到埋植线和仪器,医美业务百花齐放
2.3.1 国内埋植线市场初露头角,公司 Silhouette 系列产品具有优势
目前国内获批的埋植线只有爱美客的紧恋和韩式生科的 MINT,国内埋植线市场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Sinclair 旗下产品除玻尿酸和少女针等注射类产品外,还包含 Silhouette 美容线系列。公司产品材质为材质为 PLLA(聚 L 乳酸)和 PLGA(聚 L 乳酸乙醇酸),与现有的 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相比,具有立即重新定位和逐渐 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的双重作用。Silhouette Soft 已进行了超过 15 万次治疗,已 充分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轻医美市场表现突出,推动光电类医美器械发展。随着颜值经济盛行,医美变得习以为常,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 870 亿元,在 2020 年已达到 3150 亿元,2015~2020 年 CAGR 为 23.92%,其中轻医美占比不断增大。 医美行业的兴起同时带动医美器械发展,2017~2019 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增速分别为 28%、23%、18%,2020 年医美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425 亿元,预计 2021 年中国医美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亿元。其中光电设备为最常见的非手术类医美 器械,它将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作用于皮肤,达到医美效果,适用范围广且 安全系数高,得到广泛爱美者的青睐。

公司涉足光电设备,进入激光与冷冻设备两大重要领域:2016 年中国祛斑、嫩 肤、脱毛类市场规模分别为 30%、25、22%,修身紧肤占比仅 10%。然而同期全球 修身紧肤类规模占比高达 37%,对比全球其他市场,预计未来中国抗衰及减脂类项 目仍有较大空间。因此公司瞄准身体塑形与皮肤修复热点,收购西班牙 High Tech 公 司,并且独家代理美国 R2 公司设备,争占国内美白祛斑市场。
2.3.2 与美国 R2 联手进军国内美白祛斑市场
参股美国 R2 公司 26.6%股权,开拓美白祛斑医美市场:公司在 2019 年与美国 R2 Dermatology, Inc.(以下简称“R2 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参股 R2 公司 26.60% 的股权,并获其医疗器械 Glacial Rx™(F1)和 F2(全身喷雾美白)及其未来改进 型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 34 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独家分销权,此外公司还引入冷触美容仪 Glacial Spa™(F0)。
F0 革新性低温科技,有效解决肤色问题: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备 Glacial Spa™ (F0)中国上市销售工作,预计 2021 年正式投入中国市场。F0 冷触美容仪由现代 激光医学之父,美国麻省总医院威尔曼光电医学中心主任 Rox Anderson, M.D.为核 心的技术团队研发,是冷冻祛斑医疗器械的生活美容版本。它采用革新性低温调制 (Cryomodulation™)技术,可瞬时精准低温多维度调控色素,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和 转运,维养肌底微环境,提高肌肤耐受力,从源头焕亮肌肤,打造健康长效好气色。 它主要针对肤色问题,包括肤色不均,暗黄暗沉,没有光泽,敏感泛红,以及局部色 素沉着严重等,对淡化色斑、痘印、黑眼圈有一定的效果,给予求美者安全舒适的肤 色管理体验,填补了目前市场上这一功效型肤色管理项目的空白,开启了冷冻美学时代。
医美器械 Glacial™ Rx(F1)在有序推进中国的注册工作,F2(全身喷雾美白)正处于研发阶段。医美器械 F1(冷冻祛斑),已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 510(k),预计 2021 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并即将启动中国注册工作。F1 美容仪使用低温调制技 术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消除皮肤的良性色素病变。治疗过程可以舒缓肌肤,能有效减少红肿和炎症,加速去角质,让肌肤更明亮。经客户调查反馈,F1 美容仪的祛 斑成效明显,复购率极高,85%的客户会即刻焕发光彩,93%的客户反应斑点在两个 月内得到明显的淡化,并且 100%的参与调查的客户都选择会复购或者推荐给朋友, 未来在中国上市后有望引起爱美者的热潮。F2 也采用低温调制技术,主要用于全身 美白,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

2.3.3 开拓国内塑形和激光脱毛市场
收购 High Tech,抢占中国医美塑形、激光脱毛市场份额:2021 年 2 月公司通 过全资子公司英国 Sinclair Pharma Limited 获得西班牙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S.L.U.100%股权。High Tech 公司业务覆盖身体塑形和皮肤 修复两大医美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近 20 人的优秀研发团队,主要产品包括3款冷冻溶脂设备,其中Cooltech 及其升级产品 cooltech Define 已在欧洲、哥伦比亚等地获得注册;公司2款激光脱毛系列产品已在欧洲、加拿大等地获批;此外, 仍有4款储备项目在研,预计在 2021~2024 年内在全球范围陆续上市。
(1)收购 High Tech 公司冷冻溶脂医美器械
中国塑形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低:中国塑形市场的市场规模在 2020 年约为 105 亿,德勤预计 2020~2022 年复合增速达到 24%,高于医美整体市场的 18%。此外, 中国塑形市场渗透率低,据《中国身体塑形市场行业发展白皮书 2021》统计,2019 年,成熟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为 2.8 次/千人,而中国渗透率仅为 0.8 次/千人,市场开 发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非侵入式塑形减脂逐渐代替手术吸脂成为主流,其中冷冻溶脂评价突出。根据美 团数据,由于非侵入性减脂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较高,冷冻溶脂、射频溶脂这两类 非侵入式项目订单量在过去三年间年化增长分别达到 318%和 216%,高于吸脂(侵 入式)的医美项目,逐渐形成塑形主流。医美平台大数据分析显示,相对于其他技术 流派,消费者对于冷冻溶脂的综合评价更加突出,对于效果、舒适以及安全有较高的提及率。冷冻溶脂现有玩家少,机会多:目前国内仅有艾尔建酷塑®产品 2018 年获批上市,国际市场中其他厂商包括韩国恩盛、High Tech 等,市场中现有玩家少,机 会较多。根据 Medical insight,2019 年 High Tech 公司冷冻溶脂产品在 EMEA(欧 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塑形和紧肤设备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公司收购 High Tech 冷冻溶脂医疗器械后有望抢争占中国塑形医美市场。

(2)收购 High Tech 公司激光脱毛医美器械(Elysion、Primelase)
公司为全面发展医美业务布局脱毛仪器。 激光脱毛通过合理调节激光波长能量 脉宽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的根部毛囊,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破坏毛囊组织的热能, 从而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又不损伤周边组织、痛感轻微的技术,是目前最安全 快捷长久的去毛技术。脱毛一直是消费者消费频次比较高的医美项目,2020年脱毛订单量在医美细分品类中排名第二,随着更多求美者将目光投入到激光脱毛项目以 及激光脱毛仪器的升级换代消费者更易使用,激光脱毛市场有望持续增长,High Tech 公司具有两款脱毛仪产品 Elysion、Primelase,自 2014 年上市以来,已在多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收购 High Tech 后,其脱毛仪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

3 静待转型研发成果,传统业务或将破茧重生
3.1 医药商业:浙江省内全网络覆盖
公司是浙江省内名列前茅的医药商业企业,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十 强,拥有中西药、医疗器械、药材参茸、健康产业等四大业务板块,涵盖医药流通全 领域,主要包括医药批发(公立医疗、民营医疗、零售药店、商业分销)、医药零售、 以冷链为特色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医药电商、药事服务(医院增值服务)、市场拓展 及特色大健康产业,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公司医药工业拥有一支 6000 人的专业化的药学服务团队,以临床价值及学术推 广为核心,推进以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及第三终端、互联网线上相结合 的营销模式,已逐步形成多渠道有效覆盖,在浙江省内已设立 11 家地区子公司,客户覆盖全省 11 个地市、90 个区县(县级市),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公司商业在浙江市场深耕多年,商业业态完备,经销品种丰富,在政策事务,市 场准入及网络覆盖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实现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重点民营医疗 与零售药店客户全覆盖,订单金额满足率保持领先。已与国内外 90%的主流医药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具备完备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和专业能力,冷链物流 配送业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公司获得浙江省第一张医药冷链企业的快递业务经营 许可证,并获得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独家第三方储存和运输疫苗服务资格。

3.2 医药工业:加速创新研发,在研产品管线丰富
公司制定了未来 5 年的创新药发展战略规划,围绕现有覆盖治疗领域,明确规 划期间每年创新项目立项重点方向和数量,提出规划期间每年完成不少于 15 个创 新品种(包括创新药物、改良型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产品等)的立项和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抓紧推进在研创新药、重点生物类似物品种临床研究进展,争取早 日获批上市;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借鉴接轨国际先进的创新药研发体系建设, 不断优化和调整公司的整体研发体系架构,并通过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完善创新 项目研发的各功能模块,全力保障公司创新项目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公司 2018~2020 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 550/1078/1207 人,增速分别为 10.89%、 96.00%、11.97%;2018~2021H1 的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 7/11/9/4 亿元,增速 分别为 52.90%、49.14%、-12.96%、-8.78%。
公司多年来深耕专科、慢病及特殊用药领域,在慢性肾病、移植免疫、内分泌、 消化系统等治疗领域构筑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雄厚的市场基础,市场占有率持续保 持国内同类产品前列。在糖尿病临床主流治疗靶点形成了创新药和差异化仿制药产 品管线全面布局;在器官移植领域也形成临床一线免疫抑制用药的全覆盖。在抗肿 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均已有全球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布局, 形成差异化优势。 糖尿病领域 1)TTP273:全球第一款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小分子创新药,目前正在开展 2 期中国大陆、台湾多中心临床试验,预期今年年底前结束 2 期临床,2022 年正式进 入 3 期临床。 2)索马鲁肽注射剂:公司与参股公司重庆派金合作开发的 GLP-1 受体激动剂,目 前正在开展动物试验,计划在 2021 年内启动中国临床试验申请(IND)的申报。 3)利拉鲁肽注射剂:GLP-1 受体激动剂,其糖尿病适应症以及减肥适应症在国内 均在开展 3 期临床研究。糖尿病适应症已基本完成 3 期临床试验,预计在 3 季度提 交注册申请,减肥适应症预计在 2021 年内提交注册。 4)公司糖尿病领域最新的研发进展,积极布局全球创新药,于今年 6 月引进 日本 SCOHIA PHARMA, Inc.临床Ⅰ期在研产品 SCO-094,该产品为 GLP-1R 和 GIPR 靶点的双重激动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等疾病。

肿瘤领域 1)HDM2002(IMGN853):全球首个针对 FRα 阳性卵巢癌的 ADC 在研药物,其临 床试验(MRCT 临床 3 期和 PK 桥接试验已在国内获批,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临 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 2021年下半年正式开展;其另一中国关键性单臂临床试 验申请于 2021 年 7 月获得批准,预计 2022 年初正式开展。 2)迈华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迈华替尼正在进行开展 3 期临床试验,已完 成 3期临床受试者整体入组,预计 2021 年结束 3 期临床并提交注册申请。 自身免疫领域 1)HDM3002(PRV-3279):公司引进美国 Provention Bio 在研产品,用于治疗系统 性红斑狼疮(SLE)以及预防或降低基因治疗的免疫原性的双特异性抗体,正在开展 2 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国内已完成 pre-IND 资料递交。 2)HDM3001(QX001S):公司与参股公司荃信生物合作开发的产品,原研药乌司 奴单抗(Stelara®,喜达诺®)的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研究。

风险提示:
1、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医美业务和医药工业业务都有众多的在研产品,医美器械及医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最终产品能否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后续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对公司的营收造成不利影响。 2、医美器械 NMPA 注册过程存在政策风险:公司收购了多家国际医美企业,全方位布局国内医美市场,但是国外品牌在国内销售需要获得 NMPA 注册批件,NMPA 审批流程 较为严格,并且随着医美行业监管趋严,产品具体获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3、医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销售不及预期:随着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企业涌入该行业,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若公司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现有优势,将会影响公司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影响公司医美业务的总体布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