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今天和大家聊聊关于“闭关锁国”的那些事情,顺便纠正一些历史传言。
咱们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政权,“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的。元朝是不可能搞“闭关锁国”的,元朝的国土面积很大,对外扩张非常迅猛,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十分繁茂,元朝政府的很大部分收入就来自于商业。
元朝不但商业上开放,思想上也特别开放,由于四处征战,疆土广阔,元朝统治区域内的民族众多,各种宗教和文化思想也是五花八门。比较有意思的是,蒙古族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有些人信仰蒙古原有的长生天,有些人信仰安拉,有些人信仰佛祖,有些人信仰儒家,还有喜欢炼丹的。
所以说,元朝是个开放型的朝代,没有闭关锁国。
到了明朝建立,朱元璋坐了天下,闭关锁国就开始了。
《明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洪武四年的十二月,朱元璋发布了禁海令的诏书,“仍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朱元璋这是要干什么呢?主要是将东南沿海的那些反对明朝的约11万多人充军,并禁止当地民众出海。“仍”字说明朱元璋在之前也搞过禁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再次强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二十三年十月,又说“禁通外番”。
洪武二十七年,下旨:
“沿海之人往往私下前往诸番国,贸易香料货物,引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今后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比将置之重法。” 这是不允许民间贸易外国香料等货物。
洪武三十年十月,“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不能和外国人做生意。
到了朱棣时代,郑和远航,明朝扩展了一大批朝贡国,外交上搞“大明朝外交体系”,商业上是“朝贡贸易”。如果大家平等交流贸易,这是个好机会,肯定赚钱。但朱棣的这个“朝贡贸易”实际上是赔本赚吆喝,贴钱的买卖,没有啥用。
朱棣死后,仁宣之治开始,明朝全面收缩,郑和远航造出来的那个“势”前功尽弃,全面封闭开始。
贸易毕竟是很赚钱的,明朝封闭,民间就要想方设法打破牢笼,禁得越严,反弹越大。但这终究是违法行为,正常贸易的人就生生被逼成了海盗,和明朝对着干。
都说明朝海盗猖獗,其实大部分都是那帮武装走私贸易团伙。本来朝廷和民众都能赚钱,非要闹成对立,朝廷还要拿出钱来剿匪,去阻止自己和老百姓们发财,真是病得不轻。
1567年,隆庆开关,海盗消失了,大家都忙着搞生意,没兴趣和朝廷打架了,这就很好。所以说,这段时间内,明朝是走向了开放。
大家记住,从此以后,中国这片土地就开放了,主体上一直到现在都是开放的,不要听那些网络垃圾分子们胡扯淡。中间有过部分禁海,但陆陆续续加起来不到四十年时间。
崇祯年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禁海。
明朝覆灭以后,顺治期间有过禁海,主要是针对反清势力。康熙年间,在东南沿海,也搞过禁海,主要是针对台湾郑氏,从经济上削弱其实力。
雍正年间,重开海禁,开放了贸易口岸,效果不错,雍正也赚到了钱。
好,说到乾隆了。纠正一个历史谣言:乾隆“闭关锁国”。
这是没有的事,乾隆根本就没有搞过闭关锁国,没有任何历史典籍记载乾隆闭关锁国。有些历史二把刀们胡诌的。
有人说,乾隆搞过“一口通商”吧?
再给大家纠正一下,也没有。在乾隆时期,并没有封闭任何一个对外口岸,四个通商口岸都是正常运行,都在赚钱。这还是那些历史二把刀们在瞎扯淡。
那就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的乾隆的“闭关锁国”吧。
乾隆时期,有四大外贸口岸,江、浙、闽、粤,就是江苏的松江、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
这几个口岸各有各的接待对象,江、浙海关主要针对日本、朝鲜、琉球这些国家,闽海关主要针对菲律宾、暹罗这些南洋国家,而粤海关主要针对欧洲商船。
来说说欧洲商船。那时候欧洲这些商船都是武装商船,都带着枪炮的,正常是做生意,到了公海上,也干些劫掠的事情。懂点历史的都知道,这些欧洲商船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
商人逐利,这些欧洲海商在与中国做生意的过程中,发现宁波口岸更接近中国的茶叶和丝绸产地,购买成本更低,他们就逐步从粤海关转向了浙海关。
对欧洲商人来说,他们是赚钱了,但对清朝来说,正常贸易秩序就被破坏了。
一、粤海关的贸易量大减,海关人员向朝廷上缴的钱可是有预算的,这要按预算来,倾家荡产都赔不起。
二、欧洲商船是武装商船,携带着很多武器。清朝在广州是有专门驻军的,就是为了监督和控制这些武装。欧洲船队到了宁波,当地的军队根本负担不起这个任务来。
针对这种情况,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商议,就命令那些欧洲商船重新回到粤海关去,只许在广州口岸贸易,不许他们四处乱跑。
这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和“一口通商”的由来。
所以说,大家探讨历史的时候,要自已看看书,不要人云亦云,被二把刀们带进沟里。糊涂一辈子,还被人耻笑。
满清闭关锁国是因为自大,当时满清的经济总量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骄傲自大的情绪弥漫在满清上下。再加上中国的自产自足的经济体系,对外界的要求不大。为了加强对国内的管制,防止异端邪说传入中国,满清进行了闭关锁国。企图将国内与国际隔绝联系。
当英国派使节来要求开港通商时,满清答复说,我天朝地大物博,所有东西应有尽有。没必要去通商买卖。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拉大了满清与世界的距离,使之越来越落后。
明朝也有闭关锁国。明朝的闭关锁国主要是对商业的压制,重农轻商的思想在明朝官僚阶层的泛滥。他们看不到通海经商带来的好处,也没有相应的方法来进行贸易管理。他们只看到海洋带来的副作用,在海洋面前,这些大陆性的管理体制束手无策,干脆一封了之。
可带来的倭寇之乱,走私海盗等问题成了明朝后期的头疼问题。事实证明,不管什么朝代,闭关锁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