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对于在国内生活的人,这个字有点陌生。但是如果对与生长在新马泰印度尼西亚的人来说,这可就是小菜一碟了。
我身边就有朋友就是娘惹人的后代。其实娘惹和峇峇(BABA)是要一起用才对。
他们是早期下南洋时,华人跟马来族同胞结婚生下的混血儿后裔。
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峇峇娘惹其实是马来文。
他们最出名的是他们的食物,服饰,和房屋及装饰。最出名的娘惹文化可以来新加坡或马来西亚马六甲,典型的娘惹建筑,娘惹食物,娘惹衣物,还有娘惹博物馆,都可以领略一下娘惹文化。
食物偏甜和辣,是以前华人的食物和马来人食物的结合。他们会放入大量香料,味道很酸酸甜甜,刺激味蕾。
他们另外一项受吃货们点赞的是他们的甜点,各种米果。很多都是软软糯糯的,大部分有加入椰子,糯米,很特别的南洋风味让人百吃不厌。
建筑多保存古代中国建筑的装饰。建筑上的各式窗口方式樑柱是典型的中西合併的風格。因为马来西亚受英殖民影响很深。
衣物(KEBAYAH)非常特别,有刺绣的各种吉祥物,和各种印染布料。还有装饰品也都有精美的雕刻。最美的珠绣鞋。
但是现在娘惹文化还在,但介于穆斯林或回教教规的限制,已经不存在娘惹了。因为现在在新马泰,如果要娶或嫁穆斯林的信徒,本身需要皈依穆斯林或回教。所以结婚后就都是穆斯林或回教徒了。
结语:
现在娘惹只是一种文化,真正的娘惹人只是那一段历史时段的产物。
我们就只有铭记历史,铭记自己的根。
娘惹指的是一类人群,是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女性后代。娘惹的由来:在明代有一批来自大陆的移民定居在马六甲,也有一种说法是陪同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国王的五百童男童女繁衍的后代。娘惹文化神秘且丰富,娘惹文化是马来族文化和华人传统文化形成的独有综合文化。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小娘惹是什么意思。小惹娘是新加坡语言,娘惹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印尼)和室利佛逝国(新加坡)一带的大明国后裔,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有人称他们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现在,峇峇娘惹的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在当地出生的混血儿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现在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言。 这就是小娘惹的意思.
在明朝时期,中国人曾经有过一次远行,也许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活动,亦或是单纯地探索未知世界,以郑和为首的一干人等进行一次较远的西行探险活动,又称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他们在经过马六甲的时候,有一些中国人留在了当地没有回来,这些人与马来西亚人结合,繁衍后代。马来人与中国人结合生下的孩子就叫做峇峇娘惹。峇峇是对男人的称呼,娘惹就是对女人的称呼。
不过峇峇娘惹不仅仅分布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一些东南亚国家都有峇峇娘惹群体的存在。虽然在国籍上,峇峇娘惹并不属于中国人,但追踪溯源,他们的身上具有中国血统。
峇峇娘惹的祖先大多是中国福建、闽南一带过去马来西亚的,所以他们的语言是经过福建、闽南的方言结合马来西亚语糅合在一起形成的特殊语言。
峇峇娘惹作为中国人与马来西亚人的混血后代,他们的文化包括服饰、饮食、传统习俗都极其具有中国特色。
但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马来西亚人并不肯认同峇峇娘惹群体,这导致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备受歧视。
不过目前,马来西亚的峇峇娘惹已经成功地与当地人融为了一体。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还是占少数部分。
下一篇:芝士红薯怎么做,红薯的营养功效